(公司治理)滑坡治理工
程施工组织实例
导线应根据总平面布设,点位选在道路旁或设计施工图中的净空地带,应坐落在稳定岩基或
原状土上,并保证通视要求和能长期保管,导线点选定之后应及时用砂浆埋设固定标桩。适
当考虑与邻标联测。
角度观测采用全圆测回法进行,各线导线网的测回数及测量限差与主格网角度观测要求相同。
边长丈量的各项要求及限差,与方格网边长丈量要求相同。
新测导线应附合在已有施工控制网上(将已有控制点作为起点)。
导线网平差用一级导线网采有严密平差法,导线网平差方法的选择,必须全面考虑导线的形
状、长度和精度要求等因素,导线网构成环形,应采用环形平差。附合已知点较多,可以采
用终点平差法。对于具有 2-3 个终点上的导线网,则采用等权代替法。只有一个终点的导线
网,可以按照加权平均值的原理进行平差计算。测量放线按设计或业主提供的基准点进行。
使用全站仪确定主轴线及其控制桩,每次投测均应进行闭合核检面,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
围内。
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利用已建成的导线控制网点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控制锚索及格
构梁轴线、孔位、削方后边坡线及各平台高度。
在施工开始前,按能及时反映高边坡动态、控制高边坡变形的要求布置位移观测点。从一开
始就定期观测,及时整理监测成果。根据设计观测要求,制定施工监测细则报监理工程师和
业主审批。
、建立监测网络,施工前及施工中定期进行监测。
,并预报,确保施工期间工作人员、居民
及过往行人生命财产安全。
,指导优化后续工程施工,竣工后用于检验防治效
果,施工期观测时间和次数根据施工具体情况由监理工程师确定,每月观测不少于 2 次。大
或暴雨后和河水涨落明显时加密监测。
,还应特别重视,对高边坡巡视检
查,每日巡视检查一次,见出裂隙、松动、渗水、塌滑等现象,可在核处安置相对位移观测
设施,与水平位移监测同步进行。及时记录边坡表面出现裂缝、渗水、塌滑等情况。当位移
测值出现陡增时,应加密监测,并及时进行巡视检查,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加密临并及时报告
有并部门。
在边坡坡顶设截水沟,在坡脚和坡中设排水沟。排水沟和截水沟采用的浆砌片石、块石的强
度等级为 Mu20,采用 M5 砂浆砌筑,表面用 砂浆(厚度为 20mm)抹平收光,截水沟断
面详见大样图。
在喷射砼面层中设泄水孔,泄水孔设置间距为 6m*6m。见设计立面布置图和泄水孔大样图。
、排水沟施工要求:
米宽和 2 米宽平台的靠坡部位各高计一走向平行于平台走向的排水沟,并于
坡顶设置截水沟。截、排水沟为 M10 浆砌块石砌筑,M15 砂浆抹面。
,首先按设计要求选定位置,放线,然后按设计图纸尺寸、高程面,
进行施工修建。排水沟底板和边墙砌筑为人工操作,质量不易均匀,筑工艺总的要求为:平(砌
筑层面平整)、稳(块石大面向下,安放稳定)、紧(石块间必须靠紧)、满(石缝要以砂
浆填满捣实,不留空隙)。
,石料使用前应洗刷干净。
,基础敷设 50-80mm 砂浆垫层,第一层宜选用较大片石,分层砌筑,每层厚
约 150-200mm,每层由外向里,先砌面石,再灌浆塞实,铺灰座浆要牢实。
在加固进行之前对坡面局部地段进行削坡,以便进行格构施工和坡面绿化。削坡方量约为 510
0m3。(削方剖面详见附图 4、5、6)。
削坡后在高边坡上设二级马道,标高分别为 米, 米。马道上刻槽种植灌木植物
进行绿化。
削坡和设置马道的目的有三个,第一个减少边坡的岩石压力或下滑力;第二个就是使底层房
屋采光性能加强;第三个是便于坡面的绿化和环境的美化。
(1)削坡施工在原则上由后向前进行施工,抗滑桩施工完成后进行后缘的削坡;待后缘清方
完成后再进行前缘的削坡。
(公司治理)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实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