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违约风潮将现国际金融体系何去何从 2009-02-19 08:0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随着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各国央行为了给市场注入流动性而实施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市场货币量猛增,各国央行为了保持出口竞争力开始进行竞争性的货币贬值,全球性货币大战似乎一触即发。近日,俄罗斯外汇储备迅速减少以及大幅增加的资本外流,卢布大幅贬值,惠誉宣布调降俄罗斯的主权信贷评级至 BBB ,仅比“垃圾”级别高出两档。哈萨克斯坦政府也宣布将货币贬值 20% 以保护外汇和黄金储备的举措。有关数据显示,用来衡量主权违约风险的信用违约掉期( CDS )利率,在近日纷纷攀升,尤其是欧元区国家,出现主权违约的风险最大。英国银行业因“有毒资产”的拖累,集体缩水,政府不得不出巨资予以帮助。市场人士认为,英国是发达国家中情况最糟糕的,有破产的可能,英镑将遭遇更大幅度的贬值。上述消息虽然令人不安,但更加骇人听闻的消息还是越来越多的关于美国主权违约的新闻。一旦美国发生主权违约,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将随之大变。何为主权违约主权违约,是指当一国不能偿付其国家债务时发生的债务违约。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或者个人可以宣布破产,而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在其法律所管辖的范围内,是无法破产的,因为一个国家不可能以国家主权作为抵押。因此,当一国无法还清债务时,对债务违约可以不受法律制裁。主权违约发生后,违约国与债权国可以对债务利率、还债时间及本金进行重新商讨。历史上的主权违约从历史上看,发生主权违约并不罕见,一旦一国的资产和经济增长能力无法负担其沉重的债务包袱时,债务国将选择主权违约来消除债务负担的可能性就变得很大。上世纪 90 年代,阿根廷政府的外债大量增长,到 2000 年,阿根廷外债总额达到 1462 亿美元, 相当于当年外汇收入的 倍,当年还本付息占出口收入的 38% 。因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危机影响,阿根廷国内金融局势严重恶化, 2001 年 11 月,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外债,决定实施债务重组, 并于 2002 年1月最终宣布对其主权债务违约。在此之前,阿根廷经济陷入萧条,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债务头寸情况显著恶化。政府不得不通过国内银行还资助赤字,政府债务占银行资产的比率迅猛攀升, 这显著增加了银行系统的信用风险。 2002 年初,阿根廷政府确认其 818 亿元的外部债务违约并同时宣布将废止其货币发行汇率制度,随后比索大幅度贬值。拉丁美洲国家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也发生过债务违约。 1998 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导致了卢布贬值和俄罗斯政府债务违约。一度被评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的冰岛, 2008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因国家资不抵债,宣布破产, 最终人均负债 37 万美元,冰岛货币大幅贬值 40% 。流动性危机到偿债能力危机? 欧洲知名的政治经济预测研究机构 LEAP/E2020 ,曾于 2008 年 10 月发布全球金融预警报告, 称“ 2009 年夏,美国政府会对其债务违约,美元将贬值 90% ,并可能在一个长假期或银行假日后突然采用新美元”。报告指出,因实体经济每况愈下,美国除了对债务违约别无选择,而美国对主权债务违约后,那些持有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的国家将受到严重影响。对 1929 大萧条颇有研究的经济金融危机研究专家 Darryl Robert 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继冰岛宣布国家破产后,紧接着的
主权信用违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