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追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的有效性.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追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的有效性.doc追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的有效性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是奠定学生基本学习能力与人文理解能力的基础环节,而该课程教授过程中的阅读教学是其重点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教学的大力推广, 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弊端在逐渐暴露和落后于时代。因此,教师应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增强情感朗读教学方式,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情感朗读; 有效性分析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132 ( 2016 ) 10-0245-208 DOI : 10. 16657/-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模式,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环境, 从而使学生充满学习自主性与对知识的渴求欲望投入到阅读课程中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提出, 各种各样的新型教学方式层出不穷。情感朗读就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常用教学方式。下面,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 简要分析情感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具有的教学效果。一、有效阅读教学无法实现的原因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信息与建立基础能力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重视教学课程的内容设计对学生能力激发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追求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研究也是理所当然。只有保证了教学课程的有效性才能促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并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和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但是,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课程中依旧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部分,需要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加以重视与注意。(一)教师的专业水准参差不齐面对同一篇优秀的阅读文本,不同的教师所表现出的教学效果千差万别, 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性水准有差异。平庸的教师采用固定不变的教学流程, 将一篇优美的课文也讲得黯然失色, 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难以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中, 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专业性水准高的教师, 能够突破教学环境局限性, 充分调动身边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与灵活的教学手段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学能力平庸的教师则为学生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加上了人为的阻力。(二)教学方式的僵化与单一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却忽略了教学方式的重要性, 导致教学过程缺乏特色, 阻碍教学效果的顺利推进。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新鲜感, 难以调动学习的热情,这些因素都是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二、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朗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语言能力,增强对文本内容的感知, 以实现良好阅读效果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对文本朗诵的过程实际上是与作品内容同化和顺化的过程, 将文章的思想情感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 所以朗读教学实际上就是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断内化的过程。朗读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将对文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能力起步的初级阶段。而朗读这一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被教师所采用。在朗读过程中, 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在朗读过程中, 必须将文本的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可以理解的元素再将其表达出来。而将这些元素的内化过程

追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的有效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ptpek78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