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微机的体会
LT
网络环境下给未成年人一片绿色天空
互联网的发展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已经产生并正在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当前仍带有浓重的传统特质的德育管理方式,思考其在网络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对此人们反映各异,评价不一。但不管人们是否认同,我们的德育管理方式已经带上了网络时代的一些新特征。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网络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为学生提供了几乎是无限的信息资源,呈现了对同一问题的多元化视角,构筑了一个无围墙、超时空的“虚拟教室”,使学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深度和广度。同时,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工具、教学支撑平台等又为各类学习、活动提供了探索时间、交流管理的工具。
但是,在为网络的巨大功用欢呼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冷静地审视在网络环境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不良倾向。这种不良倾向主要体现在:
1、网络在表面拉近人距离的同时却使人的心理越来越疏远,感情越来越淡漠。学生难免会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应,如精力无法集中,信息迷航,情绪低下,情感缺乏等,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学生学习热情地衰减。
2、互联网也许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人类思想的广博,感受到一种在传统课堂上无法感受到的刺激,但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体验自然、社会,体验真实人生的机会。
3、网络突破了远距离传送的“瓶颈”,提供给人们自由交流的机会。全球范围内的传递与共享、零成本的复制、个人话语权的实现,使学生自娱自乐、“心游万仞”,享受与远方人士“面对面”打交道的快感……但需要注意的是,当人们沉浸在与虚拟世界中的对象的交流中时,显示的世界正从他们身边慢慢隐退。可以这样说,学生因网络而方便地获得信息、获得知识,但网络媒体的介入却使人际交流变得间接化、符号化、数字化了。在网络上,师生之间呈现分离状态,教师的“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的情感熏陶无从实现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就如同一口“温柔陷阱”,使人不自觉地丧失了与活生生的人、事物交流的机会。
4、网络以其平等性、开放性、丰富性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而其超大容量的信息汇聚更使学生有可能站在一个高起点上去发现、思考问题。但在流光溢彩的背后,也隐藏着它最具威胁性的东西。网络既可以传播知识,也可以制造精神鸦片;既可以是闪耀智慧光芒的所在,也可以是传播乱思想的源头。当我们把鼠标交给学生,我们就已经无条件地下放给了学生操控虚拟世界的权利,他们用它打开通向未来世界的哪扇门,取决于他们的自控力、鉴别力。我们相信大部分学生将凭借网络找到“芝麻开门”的秘诀,但也难免有部分学生为此打开的却是隐藏着灾祸的“潘多拉魔盒”。
由此可见,网络以其灵活、便捷、连通的特点推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并且这潜在的消极影响正日益凸现。那么如何诊治,下面结合本校做法,提出相对策略。
网络时代的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内,应向社会更深、更广延伸。先前的德育教育体系已不能适应德育教育发展的趋势,于是我们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以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成立了德育工作阵地。同时,为了使校内外形成合力,我们建立了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向家庭、社会延伸、扩展的新格局。从纵
学微机的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