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铃木俗称" 法桐" ,在植物分类学上属悬铃木科,科下仅有一属即悬铃木属,属下约 7 种,原产东南欧、印度及美洲。但我国引入栽培的仅 3 种,即二球悬铃木( Platanus × acerifolia )也称英桐和该杂交种的亲本一球悬铃木( Platanus occidentalis ) 又称美桐、三球悬铃木(Platanus orientalis) 又称法桐。现在我们通常把这三个种统称"法桐"。据文献记载悬铃木(三球)在我国晋代时即从陆路传入我国,被称为祛汗树、净土树。相传印度高僧鸠摩罗什入我国宣扬佛法时携入栽植,西安市西南户县鸠摩罗什庙曾有两株大树,直径达 3 米,上世纪 50 年代尚有一株成活,其寿命已达一千六、七百年(在原产地土耳其有四千年的古树),虽然传入我国较早, 但长时间未能继续传播。近代悬铃木(指一球即美桐和二球即英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 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法租界内,故称之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其实即非法国原产亦非梧桐。我国目前普遍种植的以杂种“英桐(即二球) ”最多。三球悬铃木高达 30 米,树皮深灰色,薄片剥落,内皮绿白色。嫩枝被黄褐色星状绒毛。叶长 8至 16 厘米, 宽9至 18 厘米,5至7深裂至中部或中部以下,裂片窄长,幼时被灰黄色星状绒毛,后脱落。总柄具球形果序,果序径 ,花柱刺尖,长3至4毫米。花期 5月,果期 9至 10 月。二球悬铃木为三球悬铃木与一球悬铃木的杂交种,在英国伦敦育成。高达 35 米,树皮薄片剥落,内皮淡绿白色。嫩枝叶密被淡褐黄色星状绒毛。叶长 10 至 24 厘米,宽 12 至 25 厘米,基部平截或微心形,3至5深裂,中裂片长宽近相等,全缘或疏生粗缺齿。果序径约 厘米,花柱长 2至3 毫米,刺状。花期 4至5 月,果期 9至 10 月。一球悬铃木树高 40 米,叶 3-5 浅裂,宽度大于长度,裂片呈广三角形,球果多数单生,无刺毛。悬铃木是阳性速生树种,抗逆性强,不择土壤,萌芽力强,很耐重剪,抗烟尘,耐移植,大树移植成活率极高。悬铃木树形雄伟端正,叶大荫浓,树冠扩展,生长迅速,具有极强的抗烟尘能力,少病虫,对城市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故世界各地广为栽培,有“行道树之王”的美称。法桐树种植简单,成活容易,耐修剪,适应性强。移植一般于春秋两季进行,春季应在发芽之前进行,秋季需要在叶片枯黄之际,在移植时应事先修剪, 去除部分枝干或全部枝干,裸根移植也可成活,但根系不能撕裂,应短截平齐。移植时根系的长度一般为法桐基部茎干直径的 6~8倍为宜,成活率高,如果有条件带上宿土,则成活率更高。移植截干修剪后,有条件者可在伤口处涂抹油漆或蜡质防止水分的过度丢失,可有利于成活。秋季移植的,北方地区需要在冬季培高土防冻。移植后先支撑,一般立三角点支柱,固定好再浇水,否则易倒伏,严重影响成活率。移植后的法桐不要浇水太勤,春季移植的,在移植支撑好后浇灌一次透水,次日再浇灌一次透水,以后表土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最佳。秋季移植的,也是在移植支撑好后浇水,次日再浇一次透水,以后根据气温的下降酌情而定,但最后一次浇水应在冷空气到来之前浇灌,并填封冻土,以后直至春季再浇水。春季移植后 2月之内勿根部施肥,秋季移植者需要至翌年夏季再施肥。修剪只在栽植 1-2 年进行,之间可在新
悬铃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