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索达吉堪布《入菩萨行论》第六品安忍(06).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第七十五节课思考题 485 、胜论外道和数论外道认为, 诸法有一个常有的造作者,嗔恨心均由它而产生。这种观点正确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486 、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在究竟观点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对此理应如何破析? 487 、胜论派和数论派是古印度的外道, 现在几乎不存在,为什么我们要了解他们的观点,并大费周章地加以破斥? 488 、通达了诸法缘起生,对我们会有什么帮助?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2- 前面讲了作害者的身不由己,今天讲的是遮破自由自主的作害者。寅二(遮破自主之作害者)分二:一、共破神我与主物;二、别破常我。在相关论典中,我们也知道,胜论外道和数论外道是一切外道的代表,破除了他们的观点,其他外道的观点基本上无法立足。尽管有些讲义的讲法也有不同, 但按无著菩萨的注释, 这里主要是遮破胜论派、数论派认为诸法有常有的造作者。昨天已经讲了,怨敌的作害是身不由己, 也是因缘聚合的产物,故不应对其生嗔恨心。然有些外道认为,世间中的一切苦乐、贪嗔, 及分别念、器世界等,均是造物主自主制造, 嗔恨心的来源是造物主。通过以下分析,我们便会了知嗔恨心仍是因缘所生,若认为专门有个造作者,这种说法也不合理。卯一、共破神我与主物: 纵许有主物,施设所谓我, 主我不故思,将生而生起, 不生故无果。-3- 数论外道认为一切所知为二十五谛法,其中主物是世间的造作者;胜论外道承认有一种常我,具有五种特点,它能制造一切万物。对这些观点,作者在此进行破斥:你们所许的主物或常我,不可能造作这个世间,为什么呢? 因为你们承认它为常有,若是常有则不生,若连自己的本体都没有产生,那制造万物是根本不现实的,如同石女儿的本体都不成立,他要创造整个世间有没有可能呢?绝对不可能。因此,主物和常我不可能产生世间万物。或者, 还有一种破斥方法:你们承认主物、常我是常有,既是常有之法,则恒时无有变动,又怎么会产生器情世间之种种呢?从两方面来理解都可以。因此,嗔恨心的来源也不可能是主物或常我。按照《善说海》的观点,外道承许它们是常有自在的,若是常有的话,则无法产生任何事物,犹如石女的儿子。在古印度,数论外道和胜论外道可以说是两大主派,他们均承认由常有的造作者创造万物。而现在其他的宗教也有类似说法,但我没-4- 有具体研究过,至于详细分类和某些观点,也不是特别清楚。比如说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基本上都承认有一个造物者。道教以《道德经》为依, 在四十二章中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当然,此“道”并非所谓的道义、人道, 而是相当于佛教的空性, 如四十章中云: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这种无中生有的空性,具体怎么样承认也不好说,但从某些字句上来看,他们认为“道”是恒常稳固的, 依靠言语无法表诠、不可言说。如果承许道为常有,必须要远离上述过患,否则我们若用这种道理来驳斥,对方也是难辞其咎。伊斯兰教则以《古兰经》为圭臬,他们相信有一位真主,他制造了天地万物以及人类在内的一切现象,其教典中也再再强调:凡是穆斯林的教徒,必须要牢记这一点。然而,他们的真主到底是常有还是无常,这方面也需要值得观察。而基督教,一般认为上帝化为神,神次第创造了整个世间的天体地轮, 《圣经》中讲道: -5- 第一天,神创造了白昼黑夜;第二天,造出空气等一切现象;第三天,造出大地、海洋、植物等;第四天,造出日月星辰;第五天,造出鱼类飞禽;第六天,造出野兽以及人类的男女相。当然,他们各自解释《圣经》的观点也有所不同。以上三大宗教,再加上我们佛教,被称为世界四大宗教。按照他们的说法,都承认众生的苦乐、感受、器情万法,均依靠上帝或真主或道来制造,现在分析的时候,最关键的问题是: 他们承不承认这些是常有?如果承认常有, 则无法避免刚才的过失;如果不是常有,那它们究竟是怎么造万物的?有些人在遇到这类问题时, 往往搪塞道:“这是神的境界, 不可言说, 分别念不能随便去揣测……”但佛教中的胜义境界,的确无法用分别念来衡量,可是世间万法若真有一个造作者,不管是上帝也好、主物也好,谁来造的话,应该可以用语言来描述, 否则很多问题恐怕无法自圆其说。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报道说:现在西方人专门组织了一批学者,准备采访各大宗教最-6- 核心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这些人到底能问多少也很难说。作为佛教徒,我觉得即使你再聪明,最起码也要学一段时间佛教,对基本的知识有所领悟,不然可能连问题都提不出来。只有利用很长的时间,先把佛教思想弄明白,才有权力提出问题。至少对佛教来讲,我是这样认为的,其他的宗教也不太清楚。作为佛教徒,我们应了解一些外道观点和世间学问。当然,你一辈子住在寂静

索达吉堪布《入菩萨行论》第六品安忍(0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257909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