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专题训练题 一、主要内容梳理
1、《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 小 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 象力的 作品之一,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 天取经的 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2、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 西天取经等故事z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的可贵精神。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 起保护唐僧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一路上历尽干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 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3、人物及性格特征:
A孙悟空:
①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会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筋斗云
②、桀鹫不驯,爱憎分明,敢于挑战天宫的权威,忠诚不贰;
③、反映古人对自身力量增长的幻想和对征服自然的自信,是心目中 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英雄。
B猪八戒:
① 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
②一方面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说谎,贪 恋女色,一遇困难就嚷着要散伙,常因此出丑。
③另一方面,他也还不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 钉耙,勇猛战斗,而且能干脏活累活z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能知错就 改,还算淳朴憨厚,没有害人之心,自有可爱之处。成为惹人 发笑的喜 剧形象。
C沙和尚:
①、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
②、善于调解矛盾。悟空和八戒没有留臊吾,都是沙僧从中调和,没有 他,西天取经大业不能完成,所以他是四人的粘合剂。
D唐僧:
①、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明知取经之路重重险阻,吉凶难定,但仍 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无论遇到多杀困难,多少诱惑,从没动摇;
②、又是一个很窝鬟的人物,一碰到妖魔鬼怪,就一筹莫展,涕泪交 流。离开了徒弟,饭也吃不上;
③、太糊涂太慈悲,悟空主动降妖除魔,他却妇人之仁,斥责悟空无 心向善,有意作恶,不知好歹,甚至大念紧箍咒;
④、作者对这个西天取经领导人唐僧批评最厉害,说明本书并不一定 全是宣扬宗教。
4 ,《西游记》这篇小说的思想比较复杂,释、道、儒都有所涉及。这 部小说也许更像一个励志的故事: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 想而 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 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5,西游记的主要事件:1、孙悟空大闹天宫;2、三打白骨精;3、大战 红孩儿、4车迟国斗法;5、女儿国遇难;6、真假美猴王、7、三调芭 蕉扇等
6、阅读感受:
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 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 大胆奇特的夸张。
7、《西游记》全书共分三大部分:
①、前7回写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z表 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
②、8到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西天 取 经的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
③、第13回到100回是小说的主体,写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 妖 怪,历经重重磨难(8: L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回到东土大 唐的故事。
8、熟悉主要情节《美猴王》选段:
①、〃美猴王〃的称号是怎样来的?【〃美猴王〃的称号由石猴而来,他
作出了大贡献,不仅能够进出水帘洞,还给大家找到一个栖身之地,大家
尊之为〃千岁大王
于是将〃石〃字隐去。贡献大的应该有美好的称
号。所以冠以〃美〃字。
②、〃孙悟空〃的名号是怎样来的?【《西游记》第一回后半部分写 他 见到菩提祖师,祖师根据他是猴子(糊射),为他取姓为〃孙〃,法名〃 悟空〃。他后来听从观音菩萨的劝告,拜唐僧为师参加取经,就正式启 用〃悟空〃这一法号,唐僧又给他〃起个诲名,称为行者〃。J
③、〃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有缘居此地,天谴入仙宫〃中的信
息:【〃今日〃指石猴答应去探水帘洞的时候。〃芳名显〃指石猴凭借冒险 精神和过人胆识,率先发现水帘洞,得到猴群的拥护。〃此地〃指东胜神 州海东傲来国花果山。】
9、《孙悟空一调芭蕉扇》选段
①、话说孙悟空来到翠云山向牛魔王之妻铁扇公主(铁扇公主)借芭蕉 扇,孰料这铁扇公主竟是被悟空当年降服的红孩儿之母,悟空闻之,不禁
大惊失色,暗暗叫苦。
②、简述孙悟空一三' 二借芭蕉扇的经过:
一借:
(1)孙悟空到芭蕉洞借扇,铁扇公主因为仇隙不借,行者悟空和罗刹 女一番打斗。(2)罗刹女打不过行者,取出芭蕉扇,一撮阴风,把行者 吹到五万里外的小须弥山。
二借:
(3)小须弥山的灵吉菩萨送行者一粒〃定风丹〃,安在悟空的衣领里 边缝了。
(4)行者再回芭蕉洞借扇,一阵
西游记习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