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蒹葭·学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蒹葭》学案【学习目标】 1 、体味诗歌朦胧凄清的意境; 2 、理解“水”、“伊人”等意象。【背景资料】 1、《诗经》题解: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都是周诗,它产生的年代, 大约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历时 500 多年。《诗经》在孔子时称为“诗”, 因共有 305 篇,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将孔子所整理过的书称为“经”, 才确定《诗经》的名称。( 儒家奉有“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和“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秦火以后, 汉时保存研究《诗经》的有四家: 鲁人申培的鲁诗, 齐人辕固的齐诗, 燕人韩婴的韩诗(现存《韩诗外传》) ,这三家诗都先后失传;我们现在所读的《诗经》,是毛亨、毛苌传下来的。毛亨作《毛诗故训传》,所以后人又称《诗经》为“毛诗”。 2、“风”、“雅”、“颂”: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 15 国风, 大多是民间歌谣,共 160 篇, 文学史上,“风”和屈原《离骚》并称为“风骚”; “雅”分大雅 31 篇和小雅 74篇, 是宫廷乐曲歌词, 属正统音乐;“颂”分周颂 31篇、鲁颂 4 篇、商颂 5 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赋”、“比”、“兴”:《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类:赋, 指陈述铺叙, 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 有气势;比, 即比喻, 以此物比彼物也;兴, 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辞。南朝梁文学家钟嵘曾说“文已尽而意有余, 兴也; 因物喻志, 比也; 直书其事, 寓言写物,赋也。”比、兴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对后代诗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实际上是中国诗歌的源头。本诗选自《诗经· 秦风》 4、重章叠唱:《诗经》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就是重章叠唱的复沓形式。很多诗篇, 全篇各章的结构和语言几乎完全相同, 中间只换几个字, 有时甚至只换一两个字, 反复咏唱。《诗经》中的篇章原来都是入乐的歌词, 歌唱通常采用章节复沓的形式。重章叠唱, 便于记忆, 也有利于传唱。反复咏叹同一内容,一唱三叹,能够充分抒发思想感情,增强感染力量,给人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 5 、关于《蒹葭》: 《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 2500 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关于这首诗的内容, 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 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 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冲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 那个贤人), 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 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 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 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 意思是治国有希望。”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 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 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 是含蓄的隐喻。”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 诗中的“伊人”所指亦

蒹葭·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gs3586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