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鸡毛换糖.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鸡毛换糖什么是“鸡毛换糖”?现在年轻人不清楚,但是老一辈人都不会陌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期, 大约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们桥头有一些农民会操起这“打糖客”的行当,这个行当人员集中在桥头镇坦头村其他村庄比较少黄堡及其他村庄也有。每年冬春农闲季节, 他们肩挑“糖担”走南闯北,足迹遍布永嘉—缙云—仙居—丽水—龙泉等地区,手揺打糖板(一块打糖用的铁板与一个小铁锤)发出悦耳的声音,吸引小孩与有需要日常用品的大人们前来兑换物品, 当时的“打糖客”出发时准备了一大盘麦芽糖以及如针头线脑、尺子、染色粉、纸品等生活日用品、还有学生用品如铅笔、作业本、小刀等。上门换取的一般是毛发、棕毛、禽畜毛骨、鸡皲皮( 中药入药用名: 鸡内金)、破衣旧鞋、废铜烂铁等,博取微利,随着时间的推延后来也会换一些木段(当时女人出嫁必须要做一套园木器皿的材料),还有换“番棕”“棕边”(都是用来加工绳缆用的材料)等等。到了九十年代以后各地逐渐修通了公路“打糖客”慢慢地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以前的“打糖客”现在还在的都是七十以上高龄了。“鸡毛换糖”让我想起了六十年代儿时那多彩的童年生活。记得 1962 年冬天, 还很远就听到“打糖客”手揺打糖板发出悦耳的声音,同时听到吆喝声“猪头骨破布末打糖大粒----- ”“猪头骨破布末打糖大粒----- ”, 我们一群玩耍的小孩一听到吆喝,就迫不及待地各自回家把鸡毛等废品和他兑换,只见糖担打开盖子后是用一只园形铁皮箱装着黄澄澄的糖,与他换成又香又甜的麦芽糖, 吃得津津有味。其中有一个玩伴在家找不到废品,就趁他妈不注意,将他妈烘手的铜火箱上的盖头偷出来换糖。可是,他前脚刚到“打糖客”边,他妈妈后脚就赶到,边骂他“讨债鬼”边夺下他手中的火箱盖。就在玩伴伤心啼哭时, 我和其他玩伴将自己的糖分一点给他,他破涕为笑,与我们共享美味。“打糖客”们收拢来的又脏又烂的货物,却是可再生的资源。经过分类剔选, 废铜烂铁、破布麻片回销厂坊作工业原料;鸡、鸭、鹅毛剔选后可制成漂亮的羽扇、羽毛掸子及羽绒;听大人说,公鸡的三把毛(红鸡毛)及猪毛中挑出的猪鬃还是觧放初期国家出口换汇物资,想不到“打糖客”为国家曾经作过大贡献呢。对于七十八十年代的农村娃,对于“打糖客”也不会陌生。当村头的打糖板响起,那些小毛孩总会或放下手中的活或停下游戏,匆匆赶回家,翻箱倒柜的找牙膏皮、破凉鞋、鸡毛、破饭盒、酸奶瓶以及废塑料等等,因为这些小废品可以换上一小块麦芽糖,那粘粘的甜甜的麦芽糖,让嘴馋的小毛孩们好好的美上一番,不知有都高兴,童年的欢乐时光永远不会忘记。然而如今的糖不再是拿鸡毛来换, 而是用人民币去买, 而且糖的品种繁多, 口味各不相同。儿时的记忆已成过去,因为现在再没有操“打糖客”这个行业的人了。偶尔在集市买到麦芽糖吃在嘴里,居然发现没有了往日的香甜,同时也没有儿时见到换糖担子的兴奋了!细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真是不知比过去要好多少倍了! 、提供没有固定玩法的材料在拦街福“鸡毛换糖”这个角色游戏中, 我把幼儿收集来得纸盒,头饰,针, 线,化装盒,纽扣, 各种生活、学习用的小物件, 分别摆放在架子上,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玩法,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结合,做做玩玩。学玩买卖游戏;有时把纸盒制作成交通工具;有时把光盘制成飞碟。这些区域都是孩子们的创造乐园。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鸡毛换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y5186fy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