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土地改革的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有的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已不适应解放战争的新形势
2、土地改革内容
《中国土地法大纲》
最大特点: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耕者有其田
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结果
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意义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中共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土地革命
没收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
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打倒地主
拉拢地主
消灭地主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195
万人
373
万人
130
万人
1947年夏,战略进攻时机成熟
合作探究:
(1)为什么刘邓大军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反攻的突破口?
(2)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从敌我双方的战略及战场的变化进行分析)
中原地区,国民党力量薄弱;
占领大别山可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
大别山地区战略位置很重要;
大别山原属于中原解放区,群众基础好
战略:由敌人进攻,我方防御变成我方战略进攻
战场:由解放区转入国统区
重
点
武汉
南京
二、战略反攻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
部队
总兵力
机动兵力
装备
后方
人民解放军
280万
优于敌军
大为改善
?
国民党军队
365万
不足
略占优势
?
1937年
可买两头牛
1945年
可买两个鸡蛋
1946年
可买1/6肥皂
1947年
可买一只煤球
1948年
可买1/500两大米
国民党统治区发行的面值一百万元的纸币
法币100元购买力变化
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关门打狗
猛虎掏心
瓮中捉鳖
战略决战
1948年9-11月
时间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辽沈战役
关门打狗
歼敌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