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 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自闭症是近些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种,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精神健康研究所(NIMH)的数据,美国孤独症患病率在1‰~2‰。,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它出现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受民族、人种及社会背景的影响。目前,全世界共确诊儿童自闭症数百万名例。了解自闭症的早期症状,我们可以有效的针对自闭症采取一些措施。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
自闭症的症状
1、不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
2、严重的言语沟通障碍,难以用正常语言交流。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反对环境变化。
4、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自闭症儿童的表现
语言与交流障碍是自闭症儿童的重要症状, 是大多数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语言与交流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孤独症儿童有语言发育延迟或障碍,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在2~3岁以前有表达性语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终身沉默不语或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有限的语言。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运用能力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障碍。
2
自闭症儿童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年幼时即表现出与别人无目光对视,表情贫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也无享受到爱抚时的愉快表情,甚至对父母和别人的拥抱、爱抚予以拒绝。分不清亲疏关系,对待亲人与对待其他人都是同样的态度。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与同龄儿童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例如,在幼儿园、学校多独处,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看见一些儿童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去参与的愿望。
自闭症儿童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并且可以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对玩具的主要特征不感兴趣,却十分关注非主要特征: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动程序不变,如上床睡觉的时间、所盖的被子都要保持不变,外出时要走相同的路线等。若这些活动被制止或行为模式被改变,就会表示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
4
还有重复刻板动作的行为,如反复拍手、转圈、用舌舔墙壁、跺脚等。
在自闭症儿童中,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者在正常范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国内外研究表明,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发现5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于50),25%为轻度智力缺陷(智商为50~69),25%智力在正常(智商大于70),智力正常的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身心特点
自闭症儿童在认知、情绪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认知方面,他们在注意、思维、语言等过程中都表现出明显的障碍,如共同注意困难、语言发展迟缓等;情绪方面,他们一般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有时又会出现异常的、激烈的情感反应;行为方面,会表现出较多的刻板行为、自我刺激行为、自伤行为等。而重度的自闭症儿童在这方面所表现的特点更加明显,情绪行为问题也更为异常和激烈。
儿童自闭症刻板行为干预个案
小鹏(化名)男,11岁,智商60,经诊断为自闭症儿童,2010年入校。小鹏有简单语言,能够执行生活中的简单指令,如起立、坐下等。小鹏经常独自一人玩,不愿与人交往,与他说话时眼神游离,不会对视;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很敏感,情绪不稳定,表现为大叫或到处跑跳,没有攻击行为,但刻板行为较多、较严重,如铃声一响就站起来手脚乱动,吃东西必须用勺,进屋必须开灯等。
4
一、适应阶段
小鹏由于刻板行为严重,喜欢生活在一成不变的世界里对学校的环境感到极度陌生,排斥一切活动,时常感到焦躁不安。这时候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稳定他的情绪,使他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具体方法:
1、观察法 。 通过观察他的喜好,选择他所喜好的玩具、食物等和他一起玩、吃东西,逐步拉近距离。
2、交谈法。 通过交流让他了解学校环境。他时常会同一个问题问好几遍,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不厌其烦的回答,让他感觉到老师的耐心。
3、关爱法。
自闭症儿童需要更多的关爱。比如:抚摸、拥抱、亲亲小脸等触觉的接触,都是拉近距离的良方适应了学校的环境,才能更好的进行以后的康复教学,要坚持不懈,不能让孩子感觉到不愉快。
二、找出需干预的刻板
自闭症儿童及其训练矫正的基本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