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血流变测量指标意义说明.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血流变测量指标意义说明一全血粘度全血粘度结果有高切变率,中切变率、低切变率下的三个血液表现粘度值。 ,血液形成红细胞聚集体,红细胞聚集体越多,红细胞聚集体越强,血液粘度越高,因此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红细胞聚集体值,可以反映红细胞的聚集程度。 2. 全血中切粘度值为全血低切粘度值为低切粘度到高切粘度变化的一个过渡点。 3. 在高切变率下,血液的非牛顿性是由于红细胞的变形和取向,换言之, 高切变率下的全度值可以反映红细胞的变形程度,全血高切粘度高,红细胞变形性差,高切粘度低,红细胞变形性好。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原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高山病,烧伤,脱水均可使红细胞压积增加,使全血粘度升高。冠心病,缺血中风, 急性心肌梗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创伤等使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而使全血黏度升高。镰状红细胞病,球形红细胞病症,酸中毒,缺氧等使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全血黏度升高。而各种贫血,尿毒症,肝硬化腹水, 晚期肿瘤,急性白血病,妇女妊娠则全血黏度降低。全血粘度测定对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如中风患者中缺血性中风 70%~80% 全血粘度增高,而出血性中风则不增高或降低。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变的重要参数,在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液粘度增高,血液的流变性质发生异常,可直接影响到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发生组织缺水和缺氧、代谢失调、肌体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后果。全血粘度升高会导致下列疾病的发生: :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周围动脉硬化症、高脂血症、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深静脉栓塞等。 。 :中风、脑血栓、脑血管硬化症等。 :较为常见的为肝脏、肺和乳腺肿瘤等。 、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休克、烧伤、先兆子痫等。全血粘度减低见于各种贫血、大失血等。,不论在高或低切变率范围总是一个常数,血浆粘度升高,全血粘度升高,并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尤其是纤维蛋白浓度。血浆粘度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又一重要指标。影响血浆粘度的因素有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白蛋白、脂类和血糖等。血浆粘度越高,全血粘度也越高。临床血浆粘度增高可见于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一些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巨球蛋白血症等。,常导致全血年度增加,呈现血液高粘滞综合症。红细胞压积降低,血液流动性增加,因此在用血液换出稀释疗法治疗脑梗塞时, (急性心肌梗塞时,红细胞压积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即使红细胞比积降低到 30%~~35% 左右,认为在这个压积下血液粘度显著下降,血液流动通性增加,以此改善脏器供血。红细胞压积又称红细胞比容、比积,是指将不改变红细胞体积的抗凝血放置于温氏管或毛细管中,经一定离心力离心一段时间后,被压紧的红细胞层占血液容积的比例。红细胞压积增高:见于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的正常人,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后有大量创面渗出液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可高达 80% 左右。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系体内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代偿反应, 如新生儿,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红细胞压积降低:见于正常孕妇、各种贫血患者以及应用干扰素、

血流变测量指标意义说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mm95875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