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优选
如何准确判断古诗词运用的表现手法
古诗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点,也是考生复习时的难点。难在哪里?难在第一步——准确判断所用的表达技巧。而表达技巧是一个由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构造技巧构成的复杂知识网络。其中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是高考考察的热点。考生对修辞手法的判断一般无多大问题,但对表现手法的判断较困难,失分较多。因此,准确地讲,考生之难,难在第一步对表现手法的判断上。本学案希望能在这一点上给考生以帮助。
自我诊断: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泊舟盱眙[注]
常 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注 盱眙:今省市盱眙县,诗人曾任盱眙尉,属于九品小官。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一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借景抒情,诗人借在黄昏时的所见所闻抒情;视听结合,黄昏时的大雁栖息在平静的沙湾,驿站里听到鸡叫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思乡之情。
解析 此题考察理解诗歌的思想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作答时,应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如衬托、反衬、虚实结合、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等。本联运用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实际上作者是在借景抒情。结合本联中的"雁〞字和尾联中的"乡国〞和"羁旅〞,可分析出诗人的孤独思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临江山
鹿虔扆①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②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注 ①鹿虔扆(yǐ):五代时后蜀大臣,花间词人。国亡不仕,词多感慨之音。②翠华:皇帝仪仗所用的旗子。这里代指皇帝车驾。
词的下片主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比照。烟月的无知与藕花的有情形成鲜明比照,突出了词人的亡国之悲。②反衬。用烟月的无知反衬人的悲伤(或
如何准确判断古诗词运用的表现手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