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对市场营销的冲击研究
王旭++罗巍
摘 要:基于当前全球数据量“井喷式”增长所形成的大数据现象,研究显示大数据促使消费行为更加理性、更有个性和幂律分布;营销决策仰仗数据驱动,关注实时处理及分析;营销战略注重协同发展,开展精准定位营销;营销要素发生革命性变革:产品按人定制,渠道加速缩短,价格透明度提高,促销倚重移动互联。
关键词:大数据;发展脉络;营销趋势;研究评析
:C939 :A :1003-3890(2016)05-0025-05
一、问题的提出
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社会化网络的兴起,使信息数据产生机制更复杂、传播速度更快、类型更多样,全球进入信息数据量“井喷式”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指出:全球创建和复制的数据量五年内增长近九倍,预计将以每两年至少翻一番的速度继续增长。仅2013年,(1ZB≈1021B),将这些数据刻录到CDR只读光盘并堆起,其高度将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五倍[1]。
生产和信息方式的变革引起管理规范及其深层次上价值观的转变。传统企业营销中,为避免无法获取整体数据的弊端,多依据小样本采样统计推断以形成所谓“科学决策”。然而采样分析的成功取决于样本的绝对随机性,大数据时代,营销调研建立在对大样本持续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实时分析和输出调查结果将为营销决策提供及时判断临界值。
在大数据背景下对营销活动进行研究,具有聚焦数据,提高营销决策科学性;强调洞察,增强营销活动“预见性”;重视创新,增强营销理论“前瞻性”等研究价值[2]。特别是中国具有众多人口和庞大市场,也使中国成为最为复杂的大数据国家之一。那么,大数据对营销活动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其内在机理是什么?通过文献综述,对大数据概念进行界定,梳理其发展的历史脉络,在此基础上分析大数据对消费者行为、营销决策模式、营销战略、营销要素等的影响表征及其机理,最后对大数据的营销应用研究做出述评。
二、大数据的发展脉络及概念界定
(一)大数据的发展脉络
大数据的概念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只是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才从规模、类型等方面得以实现。早在1981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Toffler在其著作《The Third Wave》中,提及“大数据”,并称之为“第三浪潮的华章”[3]。2001年,META集团(现为Gartner)的分析师Laney指出数据增长带来规模性(Volume)、高速性(Velocity)、多样性(Variety)等变化[4]。《Nature》则在2008年9月开设“Big Data”专刊[5-7],同时《Science》也推出数据处理研究专刊“Dealing With Data”,对数据洪流(Data Deluge)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及影响做出讨论[8]。大数据研究的开创性论文是Ginsberg et al(2009)的“Detecting Influenza Epidemics Using Search Engine Query Data”,该文探讨了如何利用谷歌搜索引擎查询词来预测流行病[9]。
只是在最近几年,大数据才成为高频词。2011年5月,麦肯锡公司发布《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前沿》报告,指出“在数据渗透于各领域并成为生产要素的背景下,对海量数据挖掘应用,将带来新的生产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10]。2012年3月,美国开始实施“大数据研发计划(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将大数据喻为“未来新石油”,并视为与互联网、超级计算机同等重要的国家战略,这也是美国在“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后所实施的又一国家级重大科技战略。日本紧随其后,推出“新ICT战略研究计划”。同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大数据、大影响》报告,从多个行业领域阐述大数据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发展机会[11]。
就国内而言,2011年12月,国金证券开创国内大数据研究先河,将其研究成果引入资本市场[12]。2012年5月,香山科学会议组织“大数据科学与工程: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为论题的会议,同年6月,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
CCF YOCSEF)举办“大数据时代,智谋未来”会议,对大数据挖掘技术、组织架构、平台治理等展开探讨。2013年6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美国营销科学学会(MSI)、南京大学商学院(管理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联合主办“2013营销科学与应用国际论坛”,也将“大数据、社会化、移动化对市场营销的新挑战”作为主要议题之一。2014年2月,北京银行与小米科技就移动支付、便捷信贷、
大数据对市场营销的冲击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