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庄浪县董家湾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初步设计 1概述董家湾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项目区位于庄浪县西南部, 距县城 , 区域总面积 2, 涉及朱店镇的董湾、吴沟、杨湾三村 5 个社, 249 户, 1181 人。海拔 1535m — 1862m 。长期以来, 由于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水土流失日趋加重, 生态环境日益失衡, 特别紧靠董湾的滑沟崖极度的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导致沟床不断下切、沟岸不断扩张、沟头不断前进, 而且越演越烈, 威胁着董湾村的人居安全。虽然,该区域广大干部群众于上世纪 70 年代、 90 年代大规模地进行了以基本农田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 使该区域内梯田达到 2, 林地达到 hm 2, 其中水保林 hm 2, 经济林 2, 草地达到 2, 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 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基本改善。但与建设一个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小流域还有很大差距。 2006 年 10 月,我们组织人员, 通过现场勘查和实地测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科学合理的评价, 论证编制了《庄浪县董家湾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初步设计》。主要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践“十一五”期 2 间治水新思路和新理念, 服务于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 以流域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建设董家湾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这一示范工程,提高沟道治理程度, 营造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不断壮大县域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人水和谐, 改善人居环境, 探索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结合点和治理模式, 给全县乃至全市同类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探索路子、树立样板。 编制依据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1 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1991 年 技术规范 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GB/T15772 — 1995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 — — 1996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GB/T15774 — 1995 规定与文件 1、《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定》(水利部水保【 2002 】 187 号) 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估) 算编制规定》、《水 3 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总【 2003 】 67 号) 主要结论 项目区选择:选择董湾沟流域为项目实施区, 总面积 2, 现状治理程度 % 。 工程规模: 完成综合治理面积 2, 其中新修水平梯田 2, 营造水保林 2( 其中乔木林 hm 2, 灌木林 2), 人工种草 1 hm 2, 配套建成田间道路 、排洪渠 km ,主沟下游建成淤地坝 1 座。 项目总投资: 项目实施计划总投资 万元, 其中建安工程费 万元, 占总投资的 % , 独立费用 万元, 占总投资 % 。 综合评价: 项目实施后,年可拦蓄地表径流 万 m 3, 拦蓄泥沙 万t, 拦蓄效益 万元, 林草覆盖率达到 %. 沟道整治建成梯田 2 ,控制沟壑发育,防止沟岸扩张和沟头前进,为当地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淤成坝地 hm 2, 实现沟道川台化,发展灌溉面积 2 ,以坝代路,贯通村庄道路,改善交通生产条件。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为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生产条件、增加农村收入发挥示范带动的作用。 2 区域概况 自然概况董家湾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沟 4 壑区第三副区,形状为扇形,黄土层深厚。地形南高北低, 南北长 ,东西宽 ,沟道断面多呈“V”字形, 主沟道长 , 平均宽 73m , 平均侵蚀深 45m , 有一级支沟1条、二级支沟 4条, 沟壑总长 ,沟壑密度 2。年日照时数 2179 小时,多年平均气温 ℃,≥ 10℃的活动积温 ℃,无霜期 149 天,年平均风速 ,多年平均降水量 ,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七、八、九3个月集中了全年 60% 的降水, 雨季与作物
2016年董家湾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初步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