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切景语皆情语教案.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切景语皆情语教案.docx《一草一木总关情——探讨诗歌中的情与景》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并掌握诗歌的情景关系。
2、学习并掌握分析情景关系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分析中归纳总结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吟咏分析,提升审美能力。
【学情分析】
诗歌鉴赏中对情景关系的考察是近几年高考常考题型, 但学生对情景关系的掌握还不够深入系统,特别是在分析方面很薄弱。
【教学重点】
掌握分析情景关系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诗歌的情景关系。
、掌握分析情景关系的方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书》云:“诗言志,歌咏言。 ”也就是说,无论是什么诗,最后都是用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的。 从表达的途径看, 一是不借助外物, 直接表达,即直抒胸臆;二是借助外物, 间接地表达, 即间接抒情。诗人常常借物 (景物)来传情达志的,写景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于是,这就有了诗歌中的景与情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诗歌的情景关系。 (这是让我们知道情景关系是什么)
2、学习并掌握分析情景关系的方法。 (这一点则侧重怎样分析)三、梳理分析诗歌的情景关系
说到情与景,清代的王夫子在《姜斋诗话》中说: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更是简洁地概括为: “一切景语皆情语。 ”可见诗歌中的情与景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那么,同学们来说一说你们知道的情景关系有哪些。 。。。。。。看来,同学们
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总结积累了不少, 不过还稍显零乱, 不够准确。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梳理下诗歌的情景关系吧。 从情与景的组合方式上看, 诗歌中的情景关系主要有一下几种:
(一)先景后情,触景生情。
诗歌先有景后有情,由景及情,情因景生。 “景乃诗之媒。”人物一开始心情是比较平静的,由于收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如王昌龄《闺怨》中:“闺中少妇不知愁 ,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 悔教夫婿觅封侯。”就是因为目光所及处见到杨柳,才生发出悔恨思念之情。
(二)先情后景,缘情写景。
就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由情及景,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
之色彩。”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这也
就是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泪的惊心的不是花不是鸟鸣,而是因为作者内心充满着忧心伤感,离别愁怨。
(三)移情于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1、移情于景。
就是用拟人的手法, 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 让它为人事而动情, 从而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更浓烈。如杜牧的《赠别二首》 (其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两句诗通过写蜡烛,把离人相对垂泪,终夜不寐的凄哀婉转的别情表达得含蓄、缠绵、别致。
2、寓情于景。
就是以景写情或借景抒情。诗人的情感不外露,全部寄托在所写的景物之
中,寓情于景,能使诗歌收到含蓄蕴藉、 耐人寻味的功效。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首诗句句写景,然而无一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伤感。

切景语皆情语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玉面小达摩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