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研究综述.doc陌生化重读一俄国形式主义的反思和检讨
作者:杨向荣
★陌生化是伴随着“文学性”提出的,其只能在纯粹的 文学世界里去寻找,其立足点不是对形象思维的运用,也不 受作家创作激情的支配,而在于创作技巧的运用于选择。即 对文学作品结构的处理。文学艺术的魅力不在于它所表现的 对象,而在于它如何表现对象,也不是传统意义上对现实生 活的再现和模仿,而是对现实的变形。不是让人理解事物, 而是让人感觉事物。
★就“陌生化”理论本身而言,自身也有互相矛盾之处, 一方面其强调文本的自我指涉性,认为文学的文学性只存在 于文本自身,而不应关注文本之外的东西;另一方面,“陌 生化”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增强文本自身的可感性,而使读 者最大限度地获得审美享受。(自我指涉性和读者之间产生 矛盾,托多洛夫在《批评的批评》中就曾敏锐的发现)
★ 1982年《散文理论》对“陌生化”理论进一步反思和 重解。用陌生的眼光去批评和发现世界。
陌生化,或者不是形式主义
一一从陌生化理论透视俄国形式主义
作者:杨帆
★基于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定义,从三 个方面具体阐释,再此基础之上,提出俄国形式主义与一般 意义的形式主义的不同之处,认为俄国形式主义的真正特质 在于深刻的人本主义。因为无论从陌生化理论的哲学内涵, 还是从陌生化形式的审美价值来说,俄国形式主义者始终 坚持恢复人对生活的感受,坚持将人和艺术从机械化的概念 认知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从而使人投身于 没有束缚、自在自为的艺术天地。高扬艺术的“自主性”, 就是高扬人的自由状态。(值得思考的提法)
新形式的出现并非为了表现新内容,而是为了取代已经 失去艺术可行性的旧形式。“使对象变得陌生,使形式变得困 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所谓“陌生化”并非指 内容层面的陌生化,而是形式层面的陌生化。
★按照形式主义者的观点,每一文学代都是无父的一代: 它会继承其叔叔、姑姑、爷爷的特点,却很少继承其父亲的 特点。不光如此,每一文学代似乎都有一种“弑父情结”,它 对父辈建立的理论总是猛烈地抨击,破坏,以建立自己的支
配地位。因此,可以说文学的进程总是“无父”地发展的。
“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 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 必须设法延长。”((法)托多罗夫编$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
蔡鸿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陌生化”理论与小说创作技巧
作者:魏江华
把“陌生化”理论放在小说创作中,从把“故事”变“情 节”、叙述的组织和表达、语言的运用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陌生化又称“反常化”或“奇异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 心概念,由俄国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在1911 年发表的一篇题为《词语的复活》中提出。陌生化理论认为, 文学的功能是使人们已经习惯化、自动化的感知力恢复到新 奇状态。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 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什克洛夫斯 基说:“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 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 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 对象陌生,使形象变得困难,增强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 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
陌生化研究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