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研究城市灾害与安全的意义及构建安全城市的具体对策与建议摘要:“居安思危,殷忧兢慎”这是《贞观政要》中的关于忧患意识的阐述,现在的城市发展很迅速,但是潜在的危机在减少吗?答案是否定的。在中国城市减灾必须成为中国安全减灾的第一重点,如何减灾?这正是研究城市灾害的课题,“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研究力度够了我们的城市才能更加安全,市民的幸福系数才能更高,这些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城市化是人类发展、变革的重要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化水平已成为当今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正处与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安全可以说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积极开展城市安全研究,为我国的城市良性运行献计献策,进而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这对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 1949 年以来,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相当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各种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更为惨重。我国位于中纬度地区,是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的能量转换区,气候条件不稳定,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东部地区是防洪的重点地区。就地质构造而言,我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接的部位,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灾害严重。全国约有 45% 的大、中城市处于地震烈度 7度以上的高烈度区。我国特殊的地理、地质条件决定了减灾工作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如何能够减轻城市灾害,已经引起学者和城市决策者的关注。我国城市减灾研究起步虽然不晚,但始终未能建立起完整的城市灾害学学科体系。当许多人把目光集中在对灾害的管理和城市灾害应急机制上的时候,笔者想呼吁,我们尚缺乏对城市灾害的基础性研究。城市减灾是一项系统工程,而这个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应该建立在对于城市灾情规律的科学性总结基础之上。城市灾害不仅有一般灾害的本质,还有其特殊规律。因此,加强对城市灾害的基础性研究,建立和完善城市灾害学学科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以日本为例, 1995 年 1月 17日清晨 5点 45分,阪神地区 级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达 1000 亿美元。在安全、舒适的城市理念的指导下城市安全研究中心下设七个研究领域: 4. 都市安全医学研究领域 7. 都市安全管理研究领域。通过这些研究将对我国以后的城市安全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2008 年 5月 12日 14时 28分 04秒,四川汶川、北川, 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包括震中 50km 范围内的县城和 200km 范围内的大中城市,重创约 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 国务院决定, 2008 年5月19 日至 21日为全国哀悼日。自 2009 年起,每年 5月 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天威不可测,水火焉有情?灾害于我们如大象于蚂蚁,其产生的后果给人类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对于这次惨重的教训我们该反思反思了。首先是灾害的预警和预防自然灾害是很复杂的现象,对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的预警,在当前的情况下,国际上包括国内都没有有效的方法做到。但是
城市灾害与安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