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牛玉儒 1952 年出生,蒙古族。 1970 年参加工作, 1975 年入党。曾先后担任内蒙古通辽县莫力庙公社党委书记,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秘书长、常委,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秘书长,包头市市长,自治区副主席,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在他 3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忠诚党的事业,忠于党和人民,特别是在担任领导职务的 20 多年里,他心系群众,勤政为民,始终以饱满的革命激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求真务实,鞠躬尽瘁,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赢得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勤政敬业人生字典里没有“困难”二字作为新时期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牛玉儒同志始终奋发有为,开拓创新,是领导干部勤政敬业的典范。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一位负责同志这样评价他: “牛玉儒同志是一个自加压力, 负重前进,从不为自己留余地,从不为自己留后路的人。他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充满激情,充满信心,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困难’二字。”1996 年5月3日,包头市发生了 级大地震, 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震后不久,牛玉儒同志出任包头市市长。在此期间, 恰逢经济大规模转轨,国有企业步履维艰,工业经济陷入困境,各种矛盾问题十分突出,下岗职工占了自治区的一半。这对牛玉儒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牛玉儒明确提出,包头的工业经济必须走“大企业组集团、小企业民营化、大力优化资本结构, 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产品”的路子。在市委的领导下,他带领政府有关部门的同志,对全市 23 户重点企业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组改造,对 83户困难企业实施了兼并破产、增资减债。先后组建了钢铁、稀土、铝业、化工、羊绒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培植了 6大类 38种拳头产品。成功地推进了稀土高科、明天科技、华资实业、钢联股份、北方重汽等企业的股票上市。按照一企一策、一企多策的办法,放开搞活了 655 户中小企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 12万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14万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地领到了养老金。许多国有企业的职工动情地说,这是牛市长为我们找回来的饭碗和活命钱呀!牛玉儒为推进包头的国有企业改革,搞活包头的国有经济,保持包头的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1 年2月,牛玉儒当选为自治区副主席,分管对外开放等工作。当时,我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吸引利用外资的水平很低。为了迅速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他从抓项目建设和规划编制入手,在建立和完善重点项目库的同时,主动提出了当年全区引进国内资金 200 亿元、进出口总额增长 20%、直接利用外资 2亿美元的奋斗目标。其中利用外资和引进国内资金实现翻番,这在当时的内蒙古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紧紧抓住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不放,积极参与自治区政府组织的赴俄罗斯、蒙古的招商活动,多次带队到沿海发达地区招商引资和经贸洽谈。全力推进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大通关”建设,积极营造对外开放的软环境,当年一举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了内蒙古对外开放的新突破。 2003 年4月,牛玉儒同志出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他刚上任 3天,非典疫情在呼市蔓延开来。呼市成为全国重疫区之一。牛玉儒同志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率领全市人民与 SRAS 疫情展开了殊死搏斗。他进医院、入
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