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红包活动策划方案.pdf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广场设计搭建大型红

搭建意向图
红包设计图 : .
红包文化展览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红包
明清时期,市场上除了流通金属铸币之外,还出现了“交子”、“银元票”等纸币,尤其是小额的“红纸零票”面世,更有助于红包文化的流
行和发展。清朝官府内上到皇帝下至百姓盛行用荷包装散银当作“押岁荷包”送、赏红包。自从出现“红纸零票”之后,相应出现了用纸张
制成的封袋,对红包文化载体而言,起着转型和替代作用。
长篇小说《红楼梦》中,作者对红包礼俗文化作了淋漓尽致的描述,展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间礼尚往来的活动,其中有亲
眷初识时的“见面礼”、生日祝寿的“送寿礼”,尤为讲究的是婚庆喜事送的“贺礼”。那时,送的红包有三种形式:一是用荷包装银锞子或
银锭子;二用“上等封儿”(如同16K 大小厚纸粘糊而成的纸袋)装钱票或裹装机制币,以及用“赏封”等红喜袋装赏钱;三如果送大礼则
先开礼单(或称禀帖)送给受礼人过目、选择。这三种红包礼俗文化载体,表达了馈赠人对受赠人的良好祝愿,符合迎祥纳福的红包
文化内涵。 : .
红包文化展览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红包现场表现方式
1、设计制作印有明清时期红包相关内容的易拉宝; 易拉宝:2个
2、设计制作若干铜币KT 板,并用红线连接成明清时代红包样式; KT板:30 套、红线:若干
3、用礼宾柱划分此区域; 礼包柱:若干 : .
红包文化展览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
清末民初时,上海市场辅币匮乏,商家纷纷推出代价券、代价币、“内部流通券”、“股份红利券”等等,一度为红包的盛行起着积极的推
动作用。
1922 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为了吸纳小额储蓄,率先发行了“喜庆礼金券”,面值4元;然后中南银行、金城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汇中商
业银行等分别发行1元至200 元不等的储金礼券。笔者收集到一枚由上海永丰商业银行印制的礼券红包(长22 ,5厘米宽12 厘米),玫
瑰色封套上印金色“礼券”两字,背面书写“红索礼券,馈赠大方,致送简捷,领受实惠”字样,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1924 年上海沈大成糕团店推出“礼券”,给送礼人和受礼人带来方便,而且可以长期通用,备受欢迎;1930 年代,上海的先施、永安、
新新、大新等四大公司推出1

红包活动策划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 文件大小2.36 MB
  • 时间20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