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老中医经验录(刘弼臣).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医儿科刘弼臣临床经验
抽动-秽语综合征
抽动一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简称Ts),是指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发性抽动以及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3:1,90%以上于2~12岁之间起病。是在儿童期起病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了,患者往往存在多种共病情况,如注意多动缺陷障碍(ADHD)、强迫障碍(OCD)、行为问题等。
主要表现: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特征是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在抽动的同时常伴有暴发性的、不自主的发声和秽语。抽动症状先从面、颈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抽动的部位和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眨眼、斜视、撅嘴、摇头、耸肩、缩颈、伸臂、甩臂、挺胸、弯腰、旋转躯体等。发声性抽动则表现为喉鸣音、吼叫声,可逐渐转变为刻板式咒骂、陈述污秽词语等。有些患儿在不自主抽动后逐渐产生语言运动障碍,部分病儿还可产生模仿语言、模仿动作、模仿表情等行为。患儿不自主喉鸣出现较晚,仅20%在早期出现,60%在起病后的6~7年出现。患儿的病情常有波动性,时轻时重,有时可自行缓解一段时间。抽动部位、频度及强度均可发生变化,患儿在紧张、焦虑、疲劳、睡眠不足时可加重,精神放松时减轻,睡眠后可消失。患儿智力一般正常,部分小儿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基因缺陷可导致神经解剖异常及神经生化功能紊乱多数学者推测本病与基底核前额叶、边缘系统等部位神经元功能紊乱有关,其发病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化代谢及环境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刘弼臣认为: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因有内外之区别,其病机有虚实的不同,病理表现亦颇为复杂,实证多与风、痰、气、火密切相关,虚证又兼有阴、血之变。且病程中往往可由实致虚,也可由虚致实,出现虚实夹杂之候,故辨证论治首先要辨虚实。实证,一般起病急,病程较短,抽动强劲,频频发作,脉象有力,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虚证,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由于抽动日久或由实证转来,抽动无力,时发时作,舌淡苔白或舌质红少苔,脉细弱无力,或脉细数:实证,又须辨是肝亢风动,还是痰火扰神;虚证,又须辨是脾虚肝亢,还是阴虚风动。
刘老精研本草,将祛风药分为三类。一类为虫蛇类,如全虫、僵蚕、白花蛇、蜈蚣等,具有搜风剔邪之功,适用于抽动频繁之实证,效果显著。但此类药不宜久用,且有一定的毒性,并且用久还可伤阴,致阴虚风动,故虚风内动者慎用。第二类为金石类,如龙骨、牡蛎、金箔等,具有镇肝熄风,重镇安神之功。此类药物易伤脾胃,故亦不宜久用,适用于实证,若大量应用可碍脾胃,易致脾虚肝亢,导致虚风内动,故虚风内动者慎用。第三类为草木类,如天麻、钩藤、菊花、白芍等,具有平肝熄风之功。此类药较平和,故虚证实证均适用。另外,还有一些既可祛外风,又可治内风的药物,如蝉衣、菊花、钩藤等。既可平肝熄风,又可疏散外风,防止外风引动内风,临证时当灵活选用。
从肺论治抽动-秽语综合征是在明确本病的关乎五脏,本源在肝,病发于肺,系吼痰鼓动,横窜经隧,导致阳亢有余,阴静不足,阴阳平衡失制病机的基础上,匠心独运,巧立凋肺平肝,熄风化痰通络之法,临证之时每每收效显著。
刘老常用的熄风静宁汤基本方为:辛夷10克,苍耳子10克,玄参10克,板蓝根10克,山豆根5克,术瓜10克,半夏5克,伸筋草15克,天麻3克,钩藤10克,白芍30克,全虫3克,金箔一方(先煎)。随症加减。
方中辛夷、苍耳子宣肺通窍畅气机,玄参、板蓝根、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喉,祛邪护肺安内宅,防止外风引动内风,更重要的是使肺金保持正常的功能状态。调肺可佐金平木,又可防肝木有余乘脾土,睥土不虚,痰湿难生,配合天麻、钩藤、白芍、半夏、全虫等平肝熄风化痰之品,金箔为引,使药达病所,且具有镇静安神之功。伸筋草,归肝脾肾二经,有祛风散寒,舒筋活血之功。木瓜,《雷公炮炙药性解》言:“入肺、脾、肝三经”,《本草纲目》云:“木瓜治转筋,非益筋也,理脾而伏肝也,土病则金衰而木盛,用酸温以收脾胃之耗散,而借其走筋以平肝邪,乃土中泻木以助金也。木平则土得令而金受荫矣。”《海药本草》言其有“敛肺和胃,理脾伐肝,化食止渴”之赦。综观全方,调肺巧配平肝,相得益彰,风痰何以鼓动?本方效显法妙,妙在调肺平肝。
论治分述如下:
1.肝亢风动
多由五志化火或六淫引发,以致风阳暴张,木失条达,郁结不疏,化火生风,风盛则动,表现为摇头、耸肩、挤眉、眨眼、噘嘴、喊叫、踢腿频繁有力,伴有烦躁易怒,胁下胀满,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实有力。治疗当清泻肝火,熄风化痰。方药可选用泻青丸加减,药如龙胆草、山栀、制大黄、防风、羌活、当归、川芎、钩藤、菊花、大白芍、全虫、蜈蚣。如咽喉不利者,

老中医经验录(刘弼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orynich
  • 文件大小275 KB
  • 时间20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