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作为一种礼仪标志,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文化,它的变迁是以非文本的方式记载着社会与生活的变迁,并成为时代发展的一个永恒的烙印和缩影。
第一页,共46页。
第二页,共46页。
清代服装
满清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机构,满族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中原地区。可以说这种变革是历史上"胡服骑射"、"开放唐装"之后的第三次明显的突变。
第三页,共46页。
满族妇女不穿裙,衣外坎肩与衫齐平,长衫之内有小衣
汉族女装上袄下裙
第四页,共46页。
汉族
满族
第五页,共46页。
满族男装
汉族男装
主要有袍、褂、袄、衫、裤等。
第六页,共46页。
衣服的式样、颜色和装饰的限制是区别人的贵贱的重要标志,最初的理想状态是要“见其物而知贵贱”。
第七页,共46页。
做衣服的材料也有限制,人们并不是想穿什么就能穿什么。就拿清代的规定来说,官员五品以下就不能用蟒缎、妆缎;八品以下不得用大花缎纱。而一般老百姓做衣服,可以用丝、绫、罗、绸、绢、素纱,但不能用金绣。妇女也不能裁制花样金线装饰。
第八页,共46页。
分析
满清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机构,其政权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满汉官僚联合执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
第九页,共46页。
民国服装
北伐以后,政府规定新服制,男子采用中山装和西装。
女装有保留清式偏襟衣裤的;有上衣下裙仿效西式的;学堂中女学生多着偏大襟上衣底襟圆摆,齐肘中袖短衫,黑色绸裙。
第十页,共46页。
近代中国服饰变迁-中国近代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