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线路:唐槐—西方寺—铁镬—大殿—银杏树—金农寄居室—展览厅—东园—五代经幢( chuang )—回廊石刻扬州八怪纪念馆简介: “扬州八怪”是活跃在清代画坛上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 扬州八怪纪念馆设在金农曾寄居的老城区驼铃巷向西寺内。唐槐: 由文昌阁向北,过四望亭不远有一石砌牌坊,上刻“扬州八怪纪念馆”,这就是驼铃巷。驼铃巷南面一抹石基老墙, 是百年前的县学旧址; 巷北一颗大树, 虽枝叶深绿, 却老干中空, 虬枝突兀, 这是南柯一梦的旧物——原唐代槐古道院的国槐, 生长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年了。西方寺: 国槐向西不远就是西方寺。西方寺原是隋代建于江边的避风庵, 据传, 唐贞观年间( 627 — 649 年)庵前出土三尊佛像,轰动了朝野,唐太宗李世民取佛地为西方净土的意思勅名“西方禅寺”,唐永贞元年( 805 年)迁于此,后毁于战火。我们看到的“西方寺”是明代洪武五年( 1372 年)重建的,现为省级文保单位。扬州八怪纪念馆由市文管会于 1993 年在西方寺基础上修复而成, 同年 11月 22 日开馆, 这一天是郑板桥诞辰 300 周年的纪念日。纪念馆横匾由中华诗词协会发起人之一的江树蜂教授题写。陈列大厅(大殿) : 门厅中间有漆刻屏风,屏风正面是晚清画家凌霞《天隐堂集》中关于扬州八怪的题诗,背面是郑板桥的书法作品“歌吹古扬州”。纪念馆主要由门厅、回廊、大殿、展厅、金农寄居室及东园六大部分组成,环保的回廊镶嵌着几十帧八怪作品的时刻,鲜活生动的画面簇拥着已有六百年多年历史的楠木大殿, 使重檐歇山顶的明代大殿显得格外高古不凡,这也是我们扬州现存最古老的大殿建筑。殿前的庭院中央放着一个巨大的铁镬, 相传是南北朝萧梁时代的镇水之器, 也有专家认为是隋代行宫中消防用的盛水之器, 距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扬州的铁镬前后共出土了九个, 瘦西湖徐园、天宁寺、史可法纪念馆各放了两只, 盆景园、水文化博物馆和我们八怪纪念馆各放了一只。它是南北朝萧梁时代的产物, 迄今已有 1500 多年的历史, 传说是用来镇龙的, 因为扬州地形低洼, 多水, 而且经常水灾泛滥, 我们的先人认为是龙在作怪, 因此制造出大铁镬来将其反扣在靠近堤坝( di) 的水底, 用于镇龙, 防止大水泛滥, 虽然这听上去是迷信的说法, 但大铁镬放在水底, 确实减轻了水流对堤坝的冲击, 而保护了堤坝。由此也能看出当时扬州的冶铁技术是相当的发达。铁镬后面的大殿檐柱上挂着两副黑底金字的抱柱楹联, 内侧是郑板桥的六分半书“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主要意思是说书法讲究构架,像被秋风扫落枝叶的树干; 绘画贵在出新, 像引领百花争妍的报春之花。外侧是金农 76岁“人与笔皆老”的作品:“三千余岁上下古,八十一家文字奇”。讲的是诞生文字以来的三千对年中华文明史上,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扬州八怪是诗、书、画、印四位一体, 两位大家不仅绘画有韵味, 题款内容深刻, 书法上也是独树一帜, 板桥的“六分半书”, 金农的“漆书”在大殿前双星闪耀, 让人大饱眼福。进入大殿, 是扬州八怪群雕塑像。扬州八怪前后共产生了十五位有代表性的画家。八怪的“八”并不是指八个人,“八”是江淮官话中的虚数,泛指多的意思;“怪”,是指这群画家打破陈规,以“敢将墨汁貌先民”的精神勇于突破, 开创了中国画崇尚自然、贴近生活的一代新风。这十五位画家基本都生活在清代康、雍、乾时期, 康乾时期是我国经济繁荣、国力比较鼎盛的阶段, 俗称“康乾盛世”。但是, 盛世的京城为什么没有产生“京城八怪”?天堂的苏杭为什么没有产生“杭州八怪”、“苏州八怪”呢?那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大殿四周陈列的资料去解读产生扬州八怪的时代背景、经济背景和文化背景。扬州八怪的产生: 有着 2500 年历史的扬州从公元前 486 年诞生起,就一直是中国古代水路交通的枢纽。从墙上这张《清代水路交通图》就不难看出扬州占有多么重要的地理位置, 千里运河在这里交汇万里长江, 扬州成为中国最繁忙的商业港口。海盐、茶叶、珠宝和中药材四大物流集散, 业盐、漕运、河务三大要政集聚。徽商占着地域的便捷迅速扩张, 晋商抢先成立了扬州的第一个会馆(山陕会馆) ,加上清代垄断的盐业政策所诞生的一大批红顶商人,就连乾隆皇帝也感叹他们“富甲天下”。扬州,成为两京之间最重要的经济城市。富甲天下的商人们一边享受着以“三把刀”为标志的“早上皮包水, 下午水包皮”物质生活,一边讲究着“家中无字画,不是旧人家”的文化追求。大大小小的私家宅院深处,忙碌着各种风格流派的戏班和琴师; 南南北北的楼堂厅阁的相聚, 交流的是历代名流才子的典册、画卷,扬州成为中国最大的文化消费市场。清代官吏崇文、盐商养士,常常是“昼了公事,夜接词人”,形成“天下文士,半集维扬”的文化现象,“扬州八怪”应运而生。扬州八怪不是八个人,
扬州八怪纪念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