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清:诺贝尔经济学奖批判( 1) 把政府“干预”上升为政府宏观调控——评 201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给了两个研究宏观经济学的美国经济学家,一个是研究理性预期的领军人物萨金特, 在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期的作用、动态经济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的关系等研究领域颇有建树; 另一个是研究短期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作用的西姆斯。前者侧重于理论宏观经济学领域, 后者侧重于应用宏观经济学领域, 因此形成互补关系; 两位学者的研究交集点在于政策因素对经济的影响, 研究政策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扮演的角色。近年来, 擅长线性思维的西方经济学家也逐步认识到经济现实往往是相当复杂的, 必须用复杂的方法来解决经济问题。比如西姆斯在被人问及其研究的政策指向,他说: “如果有一个简单的答案, 我早就会通知全世界”。评委会总结道:“萨金特的学术成就从根本上让我们理解了系统性政策调整的可能效果; 而西姆斯的研究成就则专注于中期观测效果在经济体系内部的传播情态。”而在前段应运西方经济学来解决中国问题的许多经济决策实施的效果之所以经常按下葫芦浮起瓢, 归根结底就是没有用复杂系统论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 造成方法与对象的不对称。因此, 与市场原教旨主义者把政府“干预”定位于“瞎折腾”( 许小年)而认为必须取消政府“干预”的对 201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解读不同, 本人认为 201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发说明必须用复杂性科学来定位经济学, 用复杂系统工程的方法来定位政府“干预”,把政府“干预”上升为政府宏观调控。政府宏观调控的方法论 2011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因其对宏观经济政策动因和效果的深入研究”的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 萨金特和克里斯托弗. 西姆斯。瑞典皇家科学院诺奖评委会称, 萨金特和西姆斯的获奖原因是“宏观经济领域的因果关联”, 他们分别于上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独立提出的理论解释了暂时性加息和减税措施是怎样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的。这种“是什么导致了什么”的成果“已成为实际宏观分析操作过程中的关键分析工具”。问题是,现代经济的发展是主客体相统一、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统一的复杂系统, 仅仅找到宏观经济领域的因果关联及以此成果成为实际宏观分析操作过程中的关键分析工具相当于用牛顿力学的方法来认识量子力学, 无论是在经济认识论上还是在经济实践方面都是不够的。对于主客体相统一、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统一的复杂经济系统,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统一的,对其认识不但需要因素与因素的因果关系分析,更需要综合。这是系统工程。这说明,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解决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关系问题, 首先要解决认识宏观经济的方法论问题。宏观经济认识的方法论问题,首先是经济学范式问题。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能否统一、怎样统一的问题, 是经济学范式、以及经济学范式后面的哲学范式的问题。无论是西方新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抑或马克思的经济学, 决非在旧的范式中进行“补丁”或采用某种数学模型就可以使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得到统一。使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真正得以有机统一的, 是对称经济学范式; 对称经济学范式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统一的理论工具,也是宏观调控的方法论基础。市场经济是复杂系统; 对称经济学, 就是在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通过对称的视角、五度空间观与复杂系统论的视野, 建立起来的对称的、整体的、系统的、主体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市场经济学。对称经济学,既是特殊的经济学,也是一般的、人类的经济学。一般的、人类的经济学, 应该成为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统一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宏观调控的方法论基础。对称经济学范式通过对称的视角、五度空间观与复杂系统论的视野, 来定位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方法论依据。对称的视角, 就是与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本质不同的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对称的视角。对称, 就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对称。发展方式转型与制度转型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对称的过程。社会主义的经济系统是资本主义经济系统从不对称转向对称的必然结果。如果说资本主义( 包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是宏观经济落后于微观经济, 因而不足以实现对微观经济的有效调控, 那么传统社会主义则是用宏观经济来否定微观经济, 造成对微观经济的过度控制。只有对二者的扬弃才是全面的真理——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对称。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区别开来的最本质特征, 不是系统中的某一个要素, 而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对称。改革就是变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不对称为对称。五度空间观与复杂系统论的视野, 就是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视野、市场经济有序与无序相统一的
陈世清:评2011年诺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