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凶险的急性重型心肌炎;临床常表现为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或)恶性心律失常,后者可导致阿斯综合征发作;此型患者如不被及时有效救治,病死率很高,有的病例甚至发生猝死。
【病因及发病机制】
20余种病毒可引起暴发性心肌炎,其中以柯萨奇病毒为主。近年来,腺病毒、甲流H1N1、EV-71病毒感染报道逐渐增加。病毒感染心肌后,对心肌细胞产生直接损伤、细胞凋亡、免疫失衡及遗传易感性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变性。
【病理特征】
心肌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大量心肌细胞坏死或伴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
【临床特点】
,病情发展迅速——数小时或1-2天即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或晕厥发作,可发生猝死。
1)急性心力衰竭:呼吸、心率增快,烦躁不安,少尿,浮肿,肝脏迅速增大
2)心源性休克:面色苍白、皮肤发花、肢端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
3)阿斯综合征:面色苍白、突然意识丧失、抽搐
——国外报道,暴发性心肌炎首发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咳嗽、腹痛、腹胀、呕吐等,也有以头痛、晕厥、惊厥等为首发症状者。
【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检查】
-T改变,心肌梗死样改变,QRS波低电压等
:早搏(连律,多源或RonT室早),心动过速(室速、室上速),室颤
:房室传导阻滞(高度/三度),室内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
图 ST-T改变
图 心肌梗死样改变
图 室早二连律
图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图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图 室上性心动过速
图 室性心动过速
图 室颤
【超声心动图检查】
左室扩大,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运动幅度减弱;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正常>50%)。
【其他检查】
(ECT):心肌炎时炎症局部心肌代谢活性增强,敏感性较高100%,但异质性较差58%。
(CDR):早期显示心肌细胞及组织间水肿,毛细血管渗出、充血,以及细胞坏死和心肌纤维化。敏感性100%,可靠性90%。
(EMB):心肌间质炎症细胞亲润伴心肌细胞坏死和变性。
【诊断】
【诊断标准】
1999年制订的诊断标准:
、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胸片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2个以R波为主的导联(I、II、aVF、V5)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出现窦房传导阻滞、AVB、完全性右/左束支阻滞、呈联律、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早搏、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心动过速、低电压(新生儿除外)及异常Q波。
【病原学诊断依据】
1999年制订:
:自心内膜、心肌、心包(活检、病理)或心包穿刺液检查,发现以下之一者可确诊:①分离到病毒;②用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③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
:有以下之一者,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心肌炎为病毒引起:①自粪便、咽拭子或血液中分离到病毒,且恢复期血清同型抗体滴度较第1份血清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②病程早期血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③用病毒核酸探针自血中查到病毒核酸。
【早期识别】
爆发性心肌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