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的羌方- 中国考古商代的羌方牛世山羌方是商代著名的方国之一, 与商王朝存在频繁互动关系。殷墟甲骨卜辞中多有关于羌方及其活动的记录, 先秦文献中也有有关羌人的记载。关于羌方的研究包括很多方面, 主要有包括以下几个尚未解决的方面: 1 .地望羌方的地望, 一般认为它是商王朝西边的方国, 至于具体活动于何处,一说认为在山西、陕西东部一带,一说认为可能在渭水流域。两说中以第一说影响较大,更有研究者将其作为其他研究的已知点。羌方的活动地域到底在哪里,尚需研究。 2 .社会发展阶段殷墟卜辞显示, 羌方是商王朝的劲敌, 由此说明羌方社会可能处在较高的社会发展阶段。但具体情况如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 .与其他族系的关系有关记载显示,羌、羌方不仅与商王朝, 还与周等族其他系也存在互动关系,其间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何转变,尚需研究。关于羌方的研究工作开展较早, 因研究条件的局限, 并未获得一致结论。今天, 随着中国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和商代甲骨卜辞整理研究的深入,对商、周文明及其周边方国文化的认识大为提高,开展商周时期方国及其文化研究的条件已经成熟。基于这种情况, 本文探讨羌方及其考古学文化等问题。羌方是商代著名的方国之一, 与商王朝存在频繁互动关系。殷墟甲骨卜辞中多有关于羌方及其活动的记录, 先秦文献中也有关于羌人的记载。对于羌方的地望、发展阶段及与其他国族的关系等, 现在仍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在殷墟卜辞中有大量有关羌或羌方的记录。殷墟卜辞有" 来羌自西" (《合集》 6596 、 6597 等), 《说文》:"羌, 西戎牧羊人也。" 可知其活动于商王朝之西, 这也是学界的一致认识。至于羌方具体的活动地域, 研究者的认识差异较大。主要有以下诸说: 1 .认为" 羌方应理解为一流动的游牧民族,羌是他们的种姓"。又说, " 与羌作战的一些国族如沚、戉、、雀或在晋南,或在河内附近太行山区域, ...... 则羌去此不远。";" 卜辞的' 马羌' 可能是马方之羌, 而马方活动范围似在河东"; 又说," 今陕西大荔县西十五里有羌伯镇, 地名' 羌伯' 与卜辞' 羌方白' 恐非偶然相合, 此地或是羌伯所曾居住之地"1。 2 .认为羌方活动在渭水流域 2。 3 .认为羌主要在商西北今晋西、晋北、陕西省东北一带 3。 4 .卜辞的北羌当在今河南省东北角、河北省西南角 4。以上诸说中, 以第 1 说影响最大, 其结论常被作为研究其他问题的已知点。第 4 说明显与殷墟卜辞所指羌在商王朝之西的情况相悖, 而且所指地区为商王朝王畿地区。实际上, 殷墟卜辞记载的商代诸方活动于商王朝疆域之外, 远在王畿以外。所以,第4 说明显有误。第 3 说所指地区也非羌人的活动地域, 现在基本肯定, 那里是方( 可能还包括鬼方等方国)的地盘,他们是商王朝在西北边疆的劲敌。按一般的研究方法, 推断羌方的地望, 是据征伐者的居地来推定的, 默认的前提是认为他们与被征伐者的居地邻近。如果这个前提确切无误, 则属直接的、也是可行的研究方法。但问题是如果前提有问题,那么,此法就并非适宜。就不适宜而论,在王朝征伐的方国中, 征伐者的居地并非一定居在被讨伐的方国附近。殷墟卜辞中, 贞问伐羌方和被羌所伐的商朝一方的国族( 或人) 以及组织很多, 有学者早年作过很好的归纳 5 ,今参考列举如下: 妇好《铁》 244. 1雀《合集》 20399 、 20403 《合集》 186 、 187 、 20399 、 20402 、 20404 《合集》 196 、 197 、 198 、 492 、 493 吴《合集》 6613 、 6629 、 6630 正、 6631 ~ 6634 沚《合集》 6623 、 20531 《合集》 498 正、 6619 戈《合集》 504 正、 584 反貍《合集》 199 、 200 、 201 正、 202 、 223 、 499 、 500 正鬼《合集》 203 正旨《合集》 39492 射《合集》 6618 臿与射臿《合集》 163 、 165 、 166 、 167 戉《合集》 111 、 172 ~ 174 、 176 、 177 、 22043 、 39488 光《合集》 182 ~ 185 、 22043 先(先侯) 《合集》 188 正、 189 正、 207 《合集》 19754 踵《合集》 190 正、 191 、 192 、 193 《合集》 204 《合集》 205 史《合集》 913 、 914 正、 6599 般《合集》 506 正龙《合集》 506 正多臣《合集》 626 、 627 、 628 正子效臣《合集》 194 、 195 甲、 195 乙牧《合集》 39490 师《合集》 178
商代的羌方 - 中国考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