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思维导图在部编版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的应用研究.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思维导图在部编版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的应用研究
 
 
田江燕
摘 要:从新课程改革及近年来的高考命题趋势来看,利用思维导图来引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并引导学生自主建构与合作探究,对于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脉络及历史发展规律,从微观角度理解史实细节,多角度建构历史知识网络,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与引领价值。
关键词:思维导图;历史教学;初高中历史;衔接
高中历史知识繁多、课堂容量丰富、思维跨度较大,学生理解与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而关于国内的古代史及近代史,初高中有联系、有衔接、有差异,以比较分析的方式来理解初高中历史教材,也是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与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思维导图的高度概括、以简驭繁、直观形象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应对复杂学习内容的思维模式,教师如果在历史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的设计,让学生在识图、用图、绘图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与客观评判,能有效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思维品质。鉴于此,笔者以《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的教学设计为例,采用
“确定主题—建立分支—填充细节—整理优化”的思路,浅谈思维导图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的应用。
一、宏观把握,确定主题
思维导图,在本质上是一种契合学生认知结构、体现学生学习规律的高效思维模式,它能以直观而概括的形式将学生的思考以图文的形式呈现出来。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与其说是过渡或联系,不如说是彼此贯通,其本质是知识整合与自主建构。当然,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掌握有限,在整合与建构的过程中,要对既有的史料有所侧重、有所取舍,即以高中教材为依据,确定核心主题,从宏观角度对初中历史体系重构,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在《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學中,教师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主题,引导学生将秦朝的统一放在“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发展与顶峰”的框架中来分析,从而明确:秦的统一,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制度的建立。
二、弄清联系,建立分支
思维导图能够以树状结构或网状形式直观地呈现主题及其关系。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设计思维导图,就是要围绕核心主题建立知识分支,通过对知识的归纳、分类、比较等,对这些知识分支加以梳理,并找出相应的联结点,构成知识框架。不少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对知识静止化、孤立化、片面化理解,没有将初中与高中知识有效联系起来,无法理出清晰的知识脉络,脑中无导图,胸中无丘壑,学起来自然吃力且低效。在《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教材梳理出知识分支,理解了秦的统一对后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很大的影响,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对这些知识分支进行归类,思维导图的框架初步建立。
三、微观理解,填充细节
主题与分支及其层级关系,构成了思维导图的基本框架。然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不仅是知识联系的建立,还是知识的重构与整合。这就需要学生在深入教材的基础上活学活用,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及高考命题趋势来反思初高中历史教学,引导学生细化历史知识要点,填充知识细节,完善思维导图,从而形成个性化、多维度、实用性的历史知识网络体系。在《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的教学中,学生从教材中提炼信息,结合初中历史所学知识,理解战国末期的诸侯争霸促进

思维导图在部编版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的应用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21-12-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