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2 此词表现了作者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浓睡醒来,宿醉未消,就担心地询问经过一宵风雨,窗前的海棠花怎样了。卷帘人不免粗心,告慰说,幸好,无恙。得凭着敏感的心灵,她已感到经雨之后必然绿,叶丰润而红花憔悴了。全词仅三十三字,却巧妙地设置了同卷帘人的问答;问者情多,答者意淡, 因而逼出“知否,知否”二句, 写得灵活而多情致。 3 李清照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 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 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4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5 如梦令——(其二)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 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花朵稀少。绿肥:指枝叶茂盛。红瘦:花朵。 6 如梦令——(其二)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试着问那卷帘的侍女,她却回答说, 海棠花依旧那样美丽。知道吗?知道吗? 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7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89
如梦令其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