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知识点梳理.doc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知识点梳理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服饰 (1) 中山装与旗袍是近现代民族服饰。
近代,中国男子的流行服饰有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阶段
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个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 具体表现在长袍马褂、上衣下裙依然流行,西装、中山装、旗袍更成为这个时期的典型服饰。
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时期因为政治上
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 具体表现在列宁装、
制服装、绿军装成为社会的流行。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表现 ; 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
服装层出不穷。
饮食结构: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菜系。近代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
住宅: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习俗风尚:
促使变革的因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 (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 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近代风俗变迁中最为明显的是:婚丧礼俗的变迁。婚姻风俗的变迁特征是删繁就简。
、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因素
一是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国家资本的注入,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 ;
二是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习俗变迁的特点
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向学习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趋进的过程,表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建国后因为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闭化、独立化。
改革开放以后,因为观点的转变,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了国际的潮流。
交通: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
势
(1) 中国有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
1906 年天
津有轨电车, 1924 上海公共汽车。
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洋务运动时期。 (1865 年,中国终于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 民航事业起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
通信:邮政、电话、电报,见 P77-78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新航路的开辟
原因:直接:土耳其扩张阻隔了传统商路。根本 ( 经济根源 )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新航路开辟的四位航海家: ( 会考要求迪亚士、哥伦布的知识即可 )
①迪亚士最先到达好望角 ; ②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 ③达伽马直通印
; ④麦哲伦船队作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的经过
时间 航海家 国籍 支持国 方向 最终到达地
1487 年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向东
好望角
1497 年 达. 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 印 度
1492 年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 向西
美 洲
1519 —1522 年 麦哲伦船队 西班牙 西班牙 环球航行
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的影响
①引起了“商业革命” ( 商品种类 -- 增多,贸易范围 -- 扩大,贸易中
-- 转移 ) 和“价格革命” ( 货币贬值,社会分化 ) 。
它有力地增强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 最主要影响 )
②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③使各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④揭开了殖民扩张的序幕。
⑤冲击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二、殖民扩张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1)17 世纪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块殖民地是:弗吉尼亚。
英荷战争的导火线: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 《航海条例》内容: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 )
英法“七年战争” (1756 —— 1763)
结果: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和的殖民帝国。
殖民国家的矛盾和冲突战争 背景 结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知识点梳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