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申论状元谈申论.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07年贵州省考申论全省第二名写的申论秘诀申论独门秘笈——笔试贵州省纪委第一,湖北省发改委第二作者: qmhk 在下在 07 贵州省考中报考贵州省纪委纪检监察岗( 该职位报考比例 2: 2000 ), 笔试总分第一, 领先第二名 14分, 申论分第二。在随后的湖北省考中, 亦斩获湖北省发改委世行办(该职位报考比例 2: 500 )笔试总分第二的理想战果,申论分第一。现将个人的一点心得详述于下,不当处请朋友们不吝指正: 第一步,阅读材料申论一般三个题目,分值比例 2:3:5 (这里主要是说省考,国考题型比较灵活,间或夹有选择判断等。个别省考也有只出两个题目的。为便于阐述,下文分析均针对“ 2:3:5 结构”), 答题应通盘考虑。先通读所有材料, 重点字句勾画出来。其中往往涵盖了材料反映的问题及各方的反应和解决的措施。所谓“申论解题在题中”,全面耙梳材料是很重要的。全面耙梳就是你要把材料每一段的核心词句都勾出来。然后初步浓缩。几句话的, 压到一句话; 一句话的, 压到一个词或词组。然后竖列排好并编号。这样做好处有两个, 一是你一眼看去就能对材料有个整体把握, 多看两眼之后, 整个材料就在你脑子里了, 做题的时候就不用在卷子上翻来覆去的找寻, 又耽搁时间又容易迷糊, 效率效果双低; 二是你立马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和材料中给出的对策就有一个直观的大体上的条理性把握, 问题有六个, 对策十条……诸如此类。事实上这步完成后,三个题怎么做,你心里已经有个框架脉络了。概括起来, 这一步要依序完成如下几步:“通读材料、勾画重点句段、初步浓缩、排列编号”。第一题第一题一般是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 要求全面, 准确, 简洁, 有条理(行文一定要简洁,这是基础性的要求。口水话是申论大忌) 。返看刚编好号的竖列,拎出问题部分, 扩充成句。但, 倘若就这样一条一条写上卷子, 哪怕你总结得很全面, 语言很简洁很准确,顶多及格分(我不是阅卷老师,这只是我的看法哈。下同) 。因为“有条理”没体现出来。比如勾画出来十二条, 经比较, 有几条重合, 于是成九条; 二次归纳, 九条可以归为三到四条; 三到四条要写上卷子了, 又有个顺序, 分清主次, 问题的严重性依次, 问题由内而外依次,这体现逻辑性。“全面”和“条理”都有了,内在的逻辑顺序也理清排好了,就是表达的简洁准确, 这就要考文字功夫了。平时扎实的文字训练很重要。由于第一题字数限制较少,所以可以不分段。段中行文体现出层次也是可以的。这是第一题。举个例子,我们看 2006 年国考第一题: 题目:如果你是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丁部长的谈话,呈领导阅。字数控制在 500 字以内(原题材料请自行搜索)。作答 A: 2005 年9月 20 日, D 部长做客新华访谈,其谈话内容如下: 一、公共事件随着社会的推进和人数的增加,其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但它不是一般事件。目前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突发事件增加,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二、建立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是必要的,目前全国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三、应急预案本身就是一个工作原则、组织分工、任务分工以及协调机制, 需要国家投入和社会机制结合。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是政府责任, 突发事件后可以鼓励自愿团体或非政府组织机构参与。五、应对突发事件,应以大局为重,注重协调各方利益。六、要引导公众关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七、国家要有一定的富裕财力,包括物质准备。八、国家应通过公示的方式告知老百姓怎样应对这些事件。评析: 该回答语言简洁准确, 列述全面, 单条文字概括力强, 但最致命的在于没有“二次归纳”,没有注意层次性、逻辑性和条理性,中上分怕是奢望了。作答 B: D 部长的讲话内容涉及的问题较多。就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安全、健康发展的突发公共事件问题, D 部长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突发公共事件, 原因及应对的必要性。突发公共事件并不是一般事件, 如果应对及时, 一般性事故就不会变成突发事件, 其诱因有社会领域存在的各种矛盾, 如失业、社会保障和福利问题没有很好解决;社会各阶层利益冲突及政府各部门没有明确有效的协调机制等等。此类事件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积极应对十分必要。第二, 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首先政府要有应对突发事件预案, 能及时调动社会各部门应对; 二是要有足够的物质储备来应对突发事件; 三是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 加大科技预防力度。第三,政府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导。政府应注重协调社会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诱因, 积极行使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同时注意经济手段不能直接用于突发公共事件中, 并不是政府所有公共服务职能都可以市场化。我国现处于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的高

申论状元谈申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nfand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