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形式 , 优化反馈发展儿童言
小学低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 , 低年级学生学习语言
务求“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 , 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
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 新课标语 ) 那么 , 我们又该如何凭借低
段教材的特点 , 把书本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 并运用于新
的学习情境之中呢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教学的实践 , 浅谈一些个
人的观点。
一、在插图中 , 让学生观察着说
生动形象 , 是激发低年级学生兴趣 , 引发思维 , 发展语言的源
泉。图画色彩明丽、直观醒目十分受儿童们的喜欢。而在我们人
教版的低段教材中 , 每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生动的插图。我们要善
于利用这些现成的教学资源 , 吸引学生的目光 , 打开他们想象的
空间 , 激发他们说的兴趣。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 1》时 , 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 , 自
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词组 , 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在学生的交流过程
中 , 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 , 结合图上的内容 , 尝试着用
自己的语言理解词组的意思。学生饶有兴趣地欣赏着画面 , 争先
恐后地举手发言。有位学生在交流“莺歌燕舞”一词时 , 一边指
着图上的“黄莺”和“燕子”说 : “春天到了 , 黄莺唱起了动听
的歌。燕子听到了 , 连忙展开翅膀给它伴舞 , 空中真热闹啊 ! ”你
看他说得多好啊 !
这正是充分地发挥了插图的媒介作用 , 利用色彩鲜明的图画
这种特殊语言材料 , 拉近字词与学生的距离 , 并为学生施展说话
能力搭建了平台。同时 , 将学生在幼儿时期已经积累起来的口头
语言积极调动起来 , 形成语汇 , 组成句子 , 明确地表达自己想要表
达的意思 , 真正达到了丰富学生词汇量 , 提高运用能力的目的。
二、在反复处 , 让学生模仿着说
语言训练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 它与阅读教学就像两条互
相缠绕的绳索 , 相互交融、和谐共生。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发现教
材中的典型之处 , 并抓住这个有利的训练点让学生模仿着说 , 让
阅读过程成为语言训练的有益载体 , 让学生在语言训练的同时 ,
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 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
力。
在执教一年级下册《画家乡》一课时 , 我发现课文第 2-6 自
然段的第 1、 2 句话句式相同 , 都有“的家乡在。 他( 她) 画的那么 ,
那么。 ”于是 , 我就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 模仿着这个句
式来说说自己的家乡。 有了课文的示范 , 再加上句式的引导 , 学生
说的积极性极高 , 其中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清楚而又准确地将自己
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 , 不仅加深了同学们之
间的了解 , 也进一步的加强了他们的语言逻辑能力 , 提高了对词
汇的重组与运用。
三、在省略处 , 让学生补充着说
在教学中 , 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了文学作品中的标点符号 , 其
实它也是具有审美功能的表现性语言。有时这一特殊的语言 , 意
蕴深远 , 内涵丰富 , 甚至还会令人浮想联翩 , 尤其是省略号。如能 对这些被“省略”的内容给予补充 , 加以引导 , 最大限度地激发
学生的思维与表达的欲望。
如 : 二年级下册 《笋芽儿》 一课的第
不拘形式,优化反馈发展儿童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