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事迹:把阳光播撒到每个学生心中
——记我校教师刘英老师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被认为是一种心灵的艺术,那是因为,只有心与心的真诚交流才使教育成为可能,才使教师这个职业显得高尚。”
——刘老师日记
作为一名从乡村教师成长起来的当代人民教师的典范,刘老师从不掩饰自己的幸福:“只有幸福的教师,才会教出幸福的学生。跟我的学生们在一起,我是幸福的。”
她就是2010年四川省教书育人楷模我校教师刘老师。
“因生给爱”传递教育真情
“我上讲台后5秒钟就不是我了,而是课堂中的人物了。”讲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刘老师满眼都是真情和喜悦。
声音极富磁性,这是听过刘老师课的老师和学生的感受。
其实,刘老师的“声情并茂、感染力强”不是天生的。恰恰相反,出生在农村的刘老师,普通话起初并不标准。为了上好课,她虚心拜普通话很棒的老师为师。“老师,请听一下我哪些字的发音错了。”
她认为,有了对教学的真情,很多繁杂的事情也可以做得有声有色。
刘老师说:“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是,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爱’,即智慧的爱,得体的爱,恰到好处的爱,能激发学生真挚情感的爱。”
刘老师每周给自己提出“三问”:“一问刘老师,你爱你的学生吗?”“二问刘老师,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三问刘老师,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
在频频的自问当中,在与学生多年的接触和交往中,刘老师摸索出体弱生爱在关心、残疾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信任等“刘老师班主任工作因生给爱十法”。
刘老师的九年级(1)班有个学生,被诊断得了重病。这个不幸的学生,怕打针吃药,不配合治疗,整天闷闷不乐,刘老师就经常去鼓励他、关心他,使这位学生能积极配合治疗,而且人也开朗起来。孩子的父母看着这一切,一个劲儿地向刘老师鞠躬:“刘老师,谢谢你!”
“我感到,爱也要因材施教,‘因生给爱’。”刘老师说,每个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具体的爱生方法可能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完善。现如今,在刘老师和其他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因生给爱十法”已经丰富为“因生给爱教育法”。
20多年家访拉近老师与家长的距离
刘老师说:“作为班主任要学会借助家长的力量,家校合力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有一件事令刘老师记忆犹新。那时,她刚参加工作不久,班上有个男生屡次违反学校纪律,她决定家访。谁知当她拿着男生亲手写的家庭住址去家访时却吃了闭门羹,因为男生故意把住址写错了。这件事深深刺痛了刘老师,她决定改变家访策略,变报忧为报喜。
熟悉刘老师的人都知道,她家访的原则是“生进师访”,即“学生进步了,我就家访,再进步,我再家访!”她认为,激励性家访是一种鞭策,也是学生的荣耀,能鼓励学生不断上进。
班上一个胖胖黑黑的女生,学习老跟不上。一次数学小测验,该女生居然及格了,刘老师高兴地登门家访。第一次家访后,该女生渐渐不躲着老师了,学习也自觉了。刘老师再次家访,并欣喜地告诉家长该学生各方面的进步。
刘老师身体不好,该女生担心老师家访不便,特意送给她一个手电筒照明,这个手电筒能装6节电池,光亮能照很远很远。该女生说:“我要让刘老师多到我家来。”
除夕夜,当零点钟声敲
教书育人事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