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于丹:丹韵词音_讲稿——之(五)、风雅田园.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五、风雅田园
朋友们大家好!田园是一个说出来就让人觉得很安静的词。田园诗也是中国是个流派里面一个很大的派别。说起中国人和田园诗的关系,我还想引用林语堂先生的一段话:林语堂先生这样评价田园诗派,对田园生活的崇尚,渲染了整个中国文化。今天的官员和学着谈及归田,总认为它是上策,是生活的所有可能性中最风雅、最为老练之举,作为一个中国人,他知道生活的价值,每当深夜,他推窗凝望星斗之时,幼时学过的诗句便涌用上心头,“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走到今天这样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每当夜深人静,谁不向往田园呢?中国诗歌里的田园,其实是我们生命的从喧哗走向诗意宁静的一次回归。从传统思想上来讲,儒家一直主张一个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这种独善其身的思想,和老庄无为而治的思想综合起来,给中国文人奠定了一种文化的基础,就是隐逸的文化。
提起隐逸,大家会想起终南山,真的需要那么高的成本、需要那么辽阔的山林吗?有的时候可能要更浅近更简约,那就是农村的田园。
其实田园在哪里呢?从东晋开始,陶渊明就给我们逐渐地完善了,这种田园文化。说起陶渊明,其实我们跳到脑子里的先会想起他的《归去来兮辞》。
一个人从小到大,是从他一个自然个体,逐渐逐渐成为一个社会公民,我们叫做建功立业、叫做实现自我,但是现实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吗?社会角色那是我们实现的一个成功标准吗?在社会角色实现之外,我们的自我又在哪里?比实现更高的是超越,而超越有时候体现为归来。一个生命有弹性的人,能够懂得把握的人,知道适可而止,知道他的归途还在。陶渊明的归来回到了哪里呢?他回到了人的天性,那就是自我。他回到了他的田园,那就是自然。一个自我,一个自然,内在与外在真正融合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社会角色的穿越,而真正抵达了心灵的自由。所以抱朴含真,这是田园诗派的核心价值。我们其实提起田园诗,总会说它的景色写的多么浅淡,它的词句白描般的优美,它的风光让我们赏心悦目。其实在我看来,这一切都还不是它的核心价值。人怎么样才能够欣赏真正的自然,才能够不矫情,不做作,不雕琢、不违心,那是他心里的一份天之本真。
陶渊明在彭泽令的任上,因为自己不愿意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因为小小的一件事情,说上级要来视察,你应该束带见之,也就是说今天我们穿上正装,以一种很隆重的礼仪去迎接上级,陶渊明就感到很不快乐,我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我就为了一点衣食,我就要委屈自己的心情吗?不愿意!于是他开始召唤自己的魂魄: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其实今天我们问世界的话很多,问别人的话也很多,可是我们还追问自己吗:你为什么不归来?有的时候我们会抱怨,这么紧张、这么困顿、这么纠结,但我们问过自己吗:你为什么不归来?田园已经快要荒芜了。接着他跟自己说: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心、形这是两个层面,心是生命的,形体是生存的。而心灵做了形体的仆人,这件事情你还不失落吗?你还不悲伤吗?你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是你自己让一颗心,委委屈屈地去伺候你的形体,因为你的形体有很多欲望,在这个世界上,你要享受华服美食、香车宝马,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你的心受委屈去谋求。好在是“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过去的事情你知道已经做错了,未来的日子还远,那就放开自己的心,勇敢地归来吧!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好在你迷失的不久,还有

于丹:丹韵词音_讲稿——之(五)、风雅田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