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真性情
——读《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第一页,共46页。
寓言的魅力在于对人性良知的呼唤,是人类心灵净化的地平线。 先秦寓言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战国时发展到高峰。如果说《庄子》把寓言故事发展成独立的文学体裁,那么《韩非子》则开始了有意识、有系统地收集、整理寓言故事,形成了我国最早的寓言专集。
第二页,共46页。
《史记》说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 但其文风峻峭犀利,锋芒毕露,揭露实情,无所掩饰。韩非的寓言一般取材于现实生活或者历史传说,浅近而深刻,幽默而冷峻,在冷峻的外表下透出人类智慧的光芒,或讴歌,或鞭策,或讽刺。
第三页,共46页。
1.了解韩非子及其代表作品;积累本文所涉及的重要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翻译重点文段;理解作者思想;体会韩非子故事的特色。
3.领悟韩非子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卓越智慧,并思考其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四页,共46页。
第五页,共46页。
第六页,共46页。
第七页,共46页。
第八页,共46页。
1①、子圉(yǔ)见孔子于商太宰。孔子出,子圉入,请问客。太宰曰:“吾已见孔子,则视子犹蚤虱之细者也。吾今见之于君。”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因谓太宰曰:“君已见孔子,亦将视子犹蚤虱也。”太宰因弗复见也。
1子圉把孔子荐举引见给宋国的太宰(相国)。孔子出来后,子圉进去,请问那客人孔子怎么样。太宰说:“我已见了孔子,那么再看你就感觉像跳蚤虱子一样渺小了。我现在要把他引见给国君。”子圉恐怕孔子得到国君的尊贵,于是对太宰说:“国君已经见了孔子之后,再看你也会感觉像跳蚤虱子一样渺小。”太宰于是不再荐举孔子。
第九页,共46页。
这则寓言似乎是在批评孔子的光芒过盛,不懂得韬光养晦,还可以认为是说为官入世之人是应该积极主动地保全自己,还是以天下大利为重。子圉和太宰都认识到孔子了不起,也都阻止孔子得到国君的赏识和任用。其为己私欲,而不顾公义,如此。
取舍决于私利
第十页,共46页。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