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沂蒙山小调》.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沂蒙山小调》教案一、教学课题《小调集萃》——《沂蒙山小调》二、教学目标: 《沂蒙山小调》,初步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和变拍子的定义。 《一根竹根容易弯》、《龙船调》等歌曲,体验感受个的小调的韵味和魅力。知道方言和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 学唱《沂蒙山小调》,感受“鱼咬尾”手法。四、教学难点:感受小调的结构特点,了解衬词在小调中的作用。五、教具准备:教学光盘、钢琴、教学课件案例分析: 一、导入新课: 《武松大虎》——这是什么曲艺形式? 师:山东快书,是咱们山东特有的一种艺术曲种。我们山东的艺术也是源远流长, 比如山东吕剧就叫人竖大拇指——山东的民歌更是让人回味无穷——听(教师随伴奏有感情的表演唱《沂蒙山小调》) ?( 《沂蒙山小调》)这首歌曲的题材是“小调”什么叫小调——又称“小曲”是我国民歌的重要题材之一。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赌场、对唱或歌舞小曲。可谓是民歌中的经典,市井中的“城市音乐”。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迈着青春的节拍去感受经典“小调”的魅力。二、授课过程 1.(首先我们来学唱一首山东小调叫做——《沂蒙山小调》) ?(热情喜悦赞美) :1940 年10月,抗日战争处于最困难的阶段。当时的抗大一分校文工团驻扎在沂蒙山区费县北部山区的马头崖乡白石屋村里。《沂蒙山小调》就在这时由两位年轻的文工团员李林(现为上海歌剧院顾问)和阮若珊(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创作的。最初的题目是《反对黄沙会》,曲调是他们根据山东逃荒到东北卖唱人所唱的曲调,加工整理而成的。为纪念小调的诞生,当地政府在村前建了一座纪念亭、立了一座纪念碑,亭前的一块天然巨石上刻着小调的原作者之一阮若珊女士于 1999 年8月17日亲笔题写的一行字--“深深怀念沂蒙山好地方”,寄托了作者对白石屋、对沂蒙山的一腔深情。这首歌曲又名《沂蒙山好风光》。 (轻唱跟唱)——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思想主题? (学生讨论说明)——通过赞美沂蒙山的好风光和丰收的景象,表达革命老区人民感恩共产党的幸福、喜悦的心情。教师:歌曲在情绪上和力度上有没有大的变化?像这种全曲旋律一气呵成的曲式结构叫作一段体。而歌曲的拍号也有它的独特性:3/4 4/4 (教师示范 3拍子和 4拍子的指挥手势并强调三段间间奏有或无)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歌曲的旋律? (教师唱主旋律,让学生自己发现“鱼咬尾”结构师:——传统民间创作手法“鱼咬尾”指的是前一句旋律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跟老师一起把旋律完整唱一下(学生唱乐谱) ,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第一段) (除结尾句)——教师提示不同乐句的歌词排列和唱法(多好看豆花香) (除结尾句三段完整歌词)——教师注意提示学生的发声方法和音准(甜美的声音) “ˇ”、自由延长号、反复记号等等 10. 同学们咱们来看一下歌词部分,小括号里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回答: 那个、哎等。师

《沂蒙山小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