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丧俗仪礼之摔丧驾灵.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丧俗仪礼之摔丧驾灵摔丧驾灵: 指亲丧时,当孝子的礼节。摔丧: 出殡起动灵柩时,孝子在棺前摔碎烧纸的瓦盆,也称“摔盆”,又称“摔老盆”或“摔尸盆”(一般都是在大门外摔丧)。现在都找个吃饭的碗代替了。摔丧用的盆,瓦质,正中有一圆孔,正名应叫“阴阳盆”,俗称“丧盆子”。但人们习惯于反面话正面说,谓之“吉祥盆”。摔丧的道具有丧盆一个、板砖一块、拱形的青瓦一片。现在摔丧的道具只是用碗代替了丧盆而已。驾灵: 主丧的孝子抬扶灵柩或在灵柩前领路。摔盆是家中长子摔,无长子则次子,若无次子以其它各子长幼轮序、嫡庶伦序。无子由同姓亲族中血缘最近的堂侄子摔,但条件是要其人未婚。若其已婚, 则由未婚亲族堂侄摔,以此长幼轮序(当然亲生儿子不论已婚未婚,堂侄要论是因为已婚者是要承继本家宗佻的)。婿不可摔! 摔者谓之‘孝子’,按旧例,可以承继死者的大部份家产,这也就是为何已婚堂侄不可摔盆的主要原因---- 继承别人遗产的同时也是要尽做别人“儿子”的义务的。无子无侄不属善终,不摔。亦即所谓的无人送终也。特殊情况下要是由别人(没血缘关系的,或女婿)摔,这一特殊的丧仪将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一举拉近,甚至确立了继承的关系。摔盆有个讲究,要一次摔破,越碎越好,因为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粉碎才好带到阴间去。瓦盆一摔,就如一声号令,杠夫迅速起杠,(旧时棺材是靠人抬着出殡的,抬棺材的人称杠夫,现在都用车装载了)。摔盆者扛起引魂幡,驾灵而走。摔盆这一习俗古已有之。到明清时期则非常盛行,且现代农村出殡一直还在沿袭。《北平指南》第七编有“摔丧驾灵”的记述:“出殡时刻,率于清晨行之……柩出堂,孝子手执纸幡导于前,诸晚辈随之,均齐声号哭。及外门,上小杠;至大街,上大杠。上大杠时,孝子跪摔丧盆(形如扁缶,底正中有一孔,置砖上。砖糊以纸,作书套形,摔时必使粉碎)。”明清小说中述及“摔盆”这一习俗的地方也很多。《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风协理宁时身边侍奉她的有个叫宝珠的丫环,“万愿为义女,请任摔丧驾灵之任。”贾珍为此很高兴,“即时传命,从此皆呼宝珠为‘小姑娘’。”出殡之日,“宝珠行未嫁女之礼,摔丧驾灵,十分哀苦。”《金瓶梅》中的西门庆没有儿子,所以,其妾李瓶儿死后,出殡之日,“那女婿陈经济跪在柩前摔盆”(第六十五回《愿同穴一时丧礼盛,守孤灵半夜口脂香》)。第八十回《潘金莲售色赴东床,李娇儿盗财归丽院》写西门庆死后出殡之日,“临棺材出门”,又是女婿陈经济在灵前“摔破纸盆”。以上两例都是不得善终者。关于“摔丧驾灵”有这样一个传说,据传,陶业的祖师爷范蠡做陶器发了大财。他就在每年的三月中旬和十月中旬,为穷人设棚施粥,此举很受百姓的敬重, 跟他学做陶器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一天,他想:我死后这个家业交给谁呢(因他无儿)?经过再三思虑,决定把乡邻们请来商量一下。他取出头一天做的老盆, 说:“我死后,这老盆咋处理,请乡邻们给我想想办法。”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有的说把它献给皇上;有的说用红缎子包起来,想你时拿出来看看;范蠡都不赞成。这时,有个小伙子说:“人在物在,人去物去。到时候,我给你摔了吧!”范蠡同意的点了点头说:“好,百年后,我这份家业就让这个小伙子请受了,大家都给作个证吧!”自此以后,人死后,人们就买来瓦盆,让死者的长子在棺材前给摔碎,这就叫“摔老盆”。谁摔了“老盆”,

丧俗仪礼之摔丧驾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