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外貌描写的作用.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外貌描写的作用: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心理描写: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
5.《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在语文教学中,没有目标,则谈不上效率;目标偏离,则高耗低效。而且《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因此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及本课特点,针对学生的阅读水平,设计”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背景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作品,更是一篇思考人为什么活着,应该如何活着的充满哲理性的感人作品。本文语言通俗,但蕴涵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而挚烈.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理解人物性格,感知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学习阅读的方法,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父母的关爱,学习作者的坚强。
教学难点:
1、感悟文中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母亲对子女隐忍而深沉的爱。
2、学习作者的坚强。
3、懂得“好好儿活”的含义,给学生留下一颗坚强而勇敢的心。
四、教学流程框架:
(一)回忆课文,整体感知。(二)自主研读,感知母爱。
(三)品味细节,交流感悟。(四)品味菊花,探究情缘。
(五)全文总结,写法探究。(六)拓展阅读,学习表达。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扣题探读,提炼主旨。
1、回顾课文,扣题探读:
鼓励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回答作者通过哪几件小事,在文中怀念的是什么?(妈妈及其做过的事、说过的话)
2、整体感知,提炼主旨:在浏览课文后由学生指出作者怀念妈妈说过的话是:好好儿活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文,提炼出文章的主旨,为后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好好儿活,到母亲用爱与坚强感动作者好好儿活,最后作者懂得好好儿活埋下伏笔。
(二)自由研读,感知母爱。
1、画一画:
儿子是怎样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这么说?学生带着问题到文中找并画。
2、说一说:
学生汇报时结合相关动词说,如:砸、摔、捶等,体会作者愤恨、绝望的心态。教师可追问:为什么作者一看见南飞的雁阵、听见李谷一甜美的歌声就这样?为什么母亲喜出望外,让他准备准备,他却不耐烦?
3、读一读:
指导学生带着这样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
4、想一想:
①引导学生给课文进行补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绝望:是啊,我活着有什么劲!所以我又独自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我(对生活绝望了。一片树叶落下来就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结束,我的生命也将走到尽头)。
②如果你是作者的兄弟姐妹会怎样劝他?这些作者能听进去吗?
(设计意图)抓住作者的暴怒无常与绝望,与作者产生共鸣,为后文体会母亲为了让儿子

外貌描写的作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qlsxc66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12-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