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唐以前的画论.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唐以前的画论美术学院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原始绘画到一系列的中国画绘画体系的形成, 画论就像一条历史长河贯穿着绘画的发展自始至终,延绵不断,徜徉在浩如烟海的古代画论中,我似乎看到了一部生动的绘画发展史,诸子、先秦、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中国的绘画理论同中国画一样散发着中国文化迷人的光辉。庄子的“解衣般礴”、欧阳修“画意不画形”,谢赫的“六法”及姚最的“心师造化”。简短的文字,却道出了深刻的绘画精神。中国画论的萌芽,是在先秦两汉时期,这时不仅绘画,整个文学艺术都被笼罩在所谓“文”的范围之内。这一时期还没有真正独立的画论,但先秦诸子们的一些睿智思考,却启迪了后世画家,并影响着整个中国画史的方向与进程。先秦儒、道二家的一些重要命题,如道与艺的关系,艺术中对“自然”之质的追求,及通过艺术寻找个人“逍遥游”的人生与艺术的双重超越等等,都对后世的画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的绘画理论,最早散见于先秦诸子百家之言,虽是片断的不成系统,但作为古代学术思想而深具影响,可以说是中国画论发展的先导。诸子论美术特点有二:一是评论者的身份多为各立其说的哲学家。二是诸子论及内容本意不在美术,往往用美术作例子说明或比喻其学术观点。春秋两汉 1《左转》使民知神奸论中国美术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六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那时产生了彩陶。仰韶文化精美的陶器体现了原始社会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的才智。继承陶器工艺传统演变发展而来的是青铜器。青铜器的理论,见于古籍记载的只有一则:昔夏之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铸鼎象物。百物而之备,使民知神奸( 《左传》) 《左传》的这段夏朝“铸鼎象物”的记载,我们可以看作是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代表理论。“使民知神奸”说得是青铜器图纹的社会作用。这是中国绘画理论最早的功能说。青铜器纹样种类繁多,有真实的动物形象如虎、牛、象、蝉等,也有虚拟想象的动物形象如龙、凤、夔、饕餮等。在众多形象中,以象征意义来说,基本可分为二类,一是象征善的如龙、凤、羊等,一类是象征恶的如夔、饕餮。“使民知神奸”所指的就是这两类,善的称为“神”,恶的称为“奸”。 2孔子的绘事后素与明镜察形论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真正称得上“百家争鸣”的学术活跃时代。孔子是活动于春秋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和艺术评论家。他从各个方面探讨了不少学术问题。对于艺术,在诗论上有贡献,影响很大。同时也发表过有关工艺美术和有关绘画的见解。孔子谈工艺美术中的服装色彩的意见,见于《论语》。子曰: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乡党篇》)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阳货篇》) 古代是以黑色为礼服的颜色,因此稍稍近于黑色的绀(天青色)和緅(浅绛色), 都不能用来镶边,为其他颜色的衣裳作装饰。所以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用这两种颜色装饰自己的衣服。红、紫两色为官服之色。红色(朱)又是正色。故做官服,朱紫也有所区别。孔子认为,礼服、官服和便服的颜色若不严格的区别,就象郑声破坏了雅乐一样, 是不能容忍的。他是把服装的色彩同遵守礼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了。孔子提倡的“礼”,是有利于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思想,其外在的具体表现是区别等级的典章制度,即所谓“仪”。区分等级的服装色彩,是体现“仪”的一项重要形式。关于孔子论绘画,有二则记载,一则出于《论语》。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

唐以前的画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