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14.-光学复习.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14.-光学复习 】是由【286919636】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14.-光学复习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光学复习
【例1】★
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萤火虫不是光源
B.光速为3×108m/s
C.光可以不沿直线传播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则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A.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倒立的虚像
 
B.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
在平静的湖面上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
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在分析几个实例时,要注意区分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还是光的折射.
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
解:A、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成的是实像,故错误;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故错误;
C、在平静的湖面上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错误;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正确;
故选D.
 
A.
大象在水中的倒影
B.
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色光
 
C.
钢勺在水面处“折断”
D.
墙上的手影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
解:A、大象在水中倒影,是水面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太阳光三棱镜分解各种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
C、钢勺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
D、墙上的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D.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两枚棋子大小相同,后面的两枚棋子又和前面两枚棋子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后面这两枚棋子的位置就是前面两枚棋子的像的位置,同时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
为了得出普遍规律,要换用不同大小的棋子再次实验.
解答:
解:(1)小军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故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物体大小;
(2)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小军改变物体(两个叠放的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再次试验,所以实际探究的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
(3)针对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在实验步骤②中,应改变物体大小;
故答案为:
(1)物体大小;
(2)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3)物体大小.
 
A.
白纸和平面镜都较亮
B.
白纸和平面镜都较暗
 
C.
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较暗
D.
平面镜被照亮而白纸较暗
考点: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点.
专题:
比较思想.
分析:
(1)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出的光线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2)平行光线射向平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平行光线射向粗糙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
解答:
解:如图,当手电筒垂直照射白纸和平面镜,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垂直反射,从侧面看时,几乎没有光线进入人眼,人眼感觉平面镜是暗的;光线垂直照射到白纸上,白纸表面是粗糙的,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从侧面看时,有光线进入人眼,人眼感觉白纸是亮的.
故选C.
 
A.
红外夜视仪利用紫外线工作
B.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C.
近视眼配戴凸透镜矫正视力
D.
照相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考点:
红外线;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1)利用红外线可以制成红外线夜视仪、遥控器等;
(2)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3)近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应该佩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
(4)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解答:
解:A、红外夜视仪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故A错误;
B、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错误;
C、近视眼配戴凹透镜矫正视力,故C错误;
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正确.
故选D.
 
A.
1:55
B.
2:05
C.
11:10
D.
10:05
考点:
平面镜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眼睛在平面镜中看到钟表的像,钟表的实际时间可以有四种方法进行判断:
(1)把试卷翻过来对着光看,看到钟表的实际情况.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找到钟表的实际情况.
(3)12:00﹣平面镜中看到的时间=钟表的实际时间.
(4)从12:00开始,逆时针按照1、2、3、4…12,读出实际时间.
解答:
解:(1)把试卷翻过来,可以看到钟表的实际时间是10:05.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根据对称性作出物体的位置.如图.读出钟表上正确的时间是10:05.
(3)钟表在平面镜中成像,平面镜内的时间是1:55,12:00﹣1:55=10:05,所以钟表上正确的时间是10:05.
(4)从12:00开始,逆时针按照1、2、3、4…12读出实际时间是10:05.
故选D.
 
A.
Pa,Pb,Pc,Pd
B.
Pd,Pc,Pb,Pa
C.
Pc,Pd,Pa,Pb
D.
Pb,Pa,Pd,Pc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反射定律分别作出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b,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Pa,Pb,Pc,Pd四个光点即可做出选择.
解答:
解: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时,光线经水面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射到右壁上,再发生反射,射到左壁的Pa点上,同理,当水面处于b时,光线经水面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射到右壁上,再发生反射,射到左壁的Pb点上,当光c、d两点时,先发生反射,再发生折射,射到左壁的 Pc,Pd 上,如下图所示:
故选A.
 
A.
全身呈红色
B.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
 
C.
上衣呈紫色,裙子呈红色
D.
上衣呈黑色,裙子呈红色
考点:
物体的颜色.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不吸收任何颜色的光.
解答:
解:舞台追光灯发出的是红光,绿上衣只能反射绿光,不能反射红光,红光照在绿上衣上被吸收,观众看到上衣是黑色的.白裙子能够反射红光,反射的红光进入观众的眼中,观众看到裙子就是红色的.
故选D.
 
A.
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大
B.
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小
 
C.
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大
D.
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小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屛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确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来确定调节光屏的方法.
解答:
解:由“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屛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知,此时u>2f;
当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则相当于减小了物距,因此需增大像距,即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像变大.
故选C.
 
A.
投影仪
B.
照相机
C.
放大镜
D.
潜望镜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解答:
解: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故选B.
 
A.
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
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
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
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分析.
解答:
解:近视眼是由于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
故选D.
 
A.
是凸透镜,焦距为20cm
B.
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
 
C.
是凹透镜,焦距为20cm
D.
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1)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像,也可以成正立的像.凹透镜成正立的像.
(2)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当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物体移动速度小于像的移动速度.
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取值范围.
解答:
解:(1)蜡烛经透镜成倒立的像,说明此透镜一定是凸透镜.
(2)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说明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2f>20cm>f,所以20cm>f>10cm.
故选B.
 
A.
20cm
B.
15cm
C.
10cm
D.
5cm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建立不等式后求解.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 f<u<2f时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
解:由题意“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得:25cm>2f;
由“当蜡烛距透镜1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得2f>16cm>f,
所以
解得8cm<f<,
所以选项中满足题意的只有一个10cm.
故选C.
 
A.
物体经过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是倒立的
 
B.
光照到穿衣镜的镜面上和镜框上发生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我们看到的海市蜃楼现象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
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
 
A.
小于20cm
B.
大于20cm小于40cm
 
C.
等于40cm
D.
大于40cm
 
A.
A的左侧
B.
AB之间
C.
BC之间
D.
C的右侧

14.-光学复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86919636
  • 文件大小457 KB
  • 时间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