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酸果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贾蕊詹孙超颖陈萱王锡钢王海晶王梓漠车轶
红酸果生产线可以表示成下图(单位:桶) :
关于卡车的问题
处理酸果的工人上午 11 点上班, 在此之前所接收的酸果都必须放在储存箱内。到 11 点
应该可以接收 1800 桶干果, 4200 桶湿果,但是湿果的最大存储量为 3200 桶。应此存放湿
果的储存箱显得不足,无法再接收,卡车就必须等待。
生产线时间的问题
根据以上计算,酸果处理工人在 12 小时工作时间内,可以把干果全部处理完,而湿果
的单位时间处理量小于单位时间的运送量, 每小时运来 1050 桶湿果, 而因烘干的瓶颈作用,
每小时只能处理 600 桶。计算如下:
处理湿果完工总时间:18000 X 70% / 600 = 21 ( 小时)
实际加班时间:21 - 12 = 9 ( 小时)
也就是说,工人应当加班到第二天早上 8 : 00 才能把湿果全部处理完。
瓶颈的问题
根据以上计算,使用烘干机处理完一天的湿果要耗时 21 小时,使用分选机处理完一天
的所有酸果要耗时 18000 / 1200 = 15 小时。于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烘干机一直是处
理湿果的瓶颈。而也存在分选机开足马力处理酸果的时段, 此时烘干机和分选机共同成为瓶
颈限制酸果的流通。计算如下:
11: 00之后,贮存箱有干果 1800 桶,湿果 3200,另有等待入库湿果 1000 桶。湿果每
小时只能处理 600 桶,分选机每小时处理 1200 桶,剩下的工作能力可以用来处理干果。即
干果每小时最多也处理 600 桶,分选机开足马力,与湿果共同成为瓶颈。
干果积压耗光时间:18000 X 30% / 600 = 9 (小时)
即在 11 : 00— 20: 00 的时段里,分选机也是瓶颈。而从开工到最终工作结束,烘干机
一直是瓶颈。
干湿果比例问题
湿果比例越大 ,加工流程所需的时间越长 ;反之越短.
若 30%为湿果,70%为干果,则烘干工序所需时间为 18000*30%/(200*3)=9 小时<分选工序
所需时间为 18000/(400*3)=15 小时,所以分选工序是瓶颈 .
开工时间问题
高峰期早一点开工能解决储存箱不足的问题,
及时将接受的酸果处理掉, 后面的卡车就不用等那么长时间。非高峰期规定 3 点开工不合理, 应选择合适时间开工, 才有足够的酸果
让工人连续处理。早开工就会闲等,晚了就处理不完。
早运行可以防止存放湿果的存储箱装满 ,缩短瓶颈等待时间 ,从而缩短加工时间.
3 点开始增加了整个加工流程的时间.
因为红酸果的数量越多,运行时间就可以越提前 ,这样可以缩短加工流程的时间 .
改造问题
(1)增加一台烘干机 ,使处理湿果的时间变为 18000*70%/(200*4)= 小时 ,与分选工序
所需时间 15 小时相差不大 ,可以大大缩短瓶颈大小 .
(2)再增加一台烘干机 ,使
红酸果案例分析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