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城市湿地?
湿地是城市之肾,对生态环境起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重要作用。依水而居,择绿为邻,越来越成为身居繁华都市中的人们的愿景。
然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蚕食了大量城市湿地,工业及生活污水也使得城市湿地的生态功能不断退化。伴随湿地的消失和退化,我们的城市屡屡面临内涝、水源污染、热岛效应等威胁。城市湿地生存现状如何?如何才能拯救城市湿地,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本期,让我们共同关注城市湿地。
沉睡的保护意识
2019年,北京遭遇721特大暴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城市内涝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然而,在反思城市地下排水设施问题的同时,湿地等生态系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城市湿地在防洪防涝、补充地下水、维持区域水平衡等方面发挥着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教授张明祥说,城市湿地具有很好的调蓄洪水和补给地下水功能,对于缓解目前很多城市的内涝病有较好的效果。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车伍说,应对城市洪涝,单纯依靠建设地下排水设施代价大、成本高,效率低,必须跟地上的湿地、绿地等生态系统修复结合起来。
此外,城市湿地还可以调节城市区域气候。由于湿地具有较高的蒸发量,可以通过增加近地层的空气温度降低周边气温,缓解城市热岛问题。张明祥说。
城市湿地作为城市机体的重要元素,对于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功能毋庸置疑。但是对于城市湿地的保护,公众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目前,全社会对城市湿地的生态价值尚缺乏认识。特别是一些城市的决策者,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对城市湿地盲目地开发利用,造成了一些城市湿地生态退化、水体污染、物种减少,甚至完全丧失了湿地功能。张明祥说。
公众保护意识的淡薄源于政府对湿地宣传与保护工作的落后。我国的湿地保护工作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逐步开始走上正轨。对于城市湿地这一概念,很多人还觉得很陌生。
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普遍滞后,宣传教育的广度、力度、深度都还不够,尚未唤醒全社会对城市湿地的保护意识,尚未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经在全国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现场会上这样说。
过度的湿地开发
在所有湿地类型中,城市湿地最易受到城镇化进程的破坏。城市设计者、开发者往往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经常将城市湿地认为是荒地和待开发的土地。张明祥说。失控的房地产开发使很多湿地转变成城市建设用地。
此外,城市湿地自然景观的盲目开发也导致了湿地功能的退化。过度开发、超负荷接待游客,导致著名的湿地景观受到严重的破坏。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不断在湖泊、河流、湿地周边大量新建游乐场所、开发房地产,逐渐成为威胁湿地的最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在某种程度上威胁着湿地的生存。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得河道、湖泊等原有的自然河堤和生态岸线变成了钢筋混凝土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被打破,生态功能退化,历史文化遗产也被破坏。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刘树坤说,现在我国城市湿地面积不断减少,肾的储备和解毒、净化功能降低了
拿什么拯救城市湿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