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巷子,窄巷子
——《悠游成都》之四
张立先
位于同仁路以东,长顺街以西的“宽窄巷子”,是近年来成都者必去之地。
宽窄巷子,被誉为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
宽窄巷子很古老,亦很年轻。
说它古老,是因为它确是成都遗留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
讲它年轻,是缘于保护性修葺,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颇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和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建筑群落构成。
宽窄巷子,是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的简称,是成都的记忆符号。
史书记载: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乱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修筑满城——即少城。清制规定森严,满蒙官兵一律不得擅离少城染指商务买卖。他们仅靠每年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春秋两季的比武大会,论成绩优异领取皇粮过日子。
风雨飘零,少城留给今日成都,唯剩宽窄两条巷子。
成都人有心,市政府顺应民意斥巨资“打造”宽窄巷子,给市民和外来游客营造了一片怀旧乡场和精神家园。正是出于心灵放牧的渴求,我来成都后立即慕名前往。
没曾想,来宽窄巷子须调整心态,松驰身心。从物欲横流的当今闹市,若穿越时空般一下子返回古代,颇不适应哩。驻足巷口,在古老与现代的交叉地段做几次深呼吸,便试做一回古人了:逛宽窄巷子,品味成都人的闲适。宽里寻窄、窄里觅宽,在宽与窄之间,揣摩成都人的平和心态。
逛宽巷子,品闲生活。这里的原真生活体验馆,展示的是民国一户普通成都人家的生活场景,院落里的天井、厅堂、书房、厨房、走廊、花圃……向游人诉说老成都人的生活状态。宽巷子的品位是多重属性:特色客栈、精美门饰、梧桐树、老茶馆、听龙门阵、看绣蜀锦、观皮影、木偶戏……
穿窄巷子,读慢生活。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这是中国式的院落梦想,也是窄巷子的生活写真。
宽巷子,窄巷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