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百家讲坛》钱文忠讲百家姓(全文).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百家讲坛》钱文忠讲百家姓(全文)
钱文忠
网易河北唐山讯 :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复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纂委员会委员。 钱文忠1984 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起,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上世纪80年代中期,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历史文化学系,师从著名印度学家A. Wezler 教授、、 教授,主修印度学,副修藏学和伊朗学。 近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玄奘西游记》,《钱文忠解读〈三字经〉》,《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等节目。2013年主讲《钱文忠解读百家姓》。
凡是中华子孙没有不知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大概也没有不知道这八个字是出于《百家姓》的。大家张口就来,似乎是非常熟悉了,像后四个字“周吴郑王”居然已经成为俗语了,比如:“你今天干吗穿得‘周吴郑王’啊?”著名演员陈道明在电影《唐山大地震》里的台词就用过。  但是,今天的我们经常会遇见这样的困境:特别是对传统的东西,往往“假熟悉真陌生”。不信,先请大家回答这么几个问题如何?
一、《百家姓》究竟是一本什么书?  答案:《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为三大蒙学读物,号称“三百千”的就是了。《百家姓》乃是集中中华姓氏为四言韵语的蒙学识字读本。合辙押韵,朗朗上口。
二、《百家姓》这一类的书在它之前还有吗?为什么就它那么流行?  答案:有的是。在《百家姓》之前,有关姓氏的文字记载可以上溯至商代甲骨文。战载黄帝至春秋时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居邑等等,很珍贵,可惜到宋朝已经逐渐散逸。中华民族历来重姓氏,此后之类书很多很多,有不少一直保存到今天,不过,它们都没有成为蒙学读本,自然不可能像《百家姓》那样流传广、影响大、家喻户晓了。此后有很多改编本,比较有名的有以“朱”姓开头的《皇明百家姓》,以“孔”开头为首句、以“孟”开头为次句的康熙时的《御制百家姓》,都没有我们要讲的这本《百家姓》流行。此外,还有少数民族译本《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等等,那流行程度就更逊一筹了。
三、《百家姓》是什么时候的书?  答案:宋朝的。陆游《秋日郊居》第七首自注曰:“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这是见于《剑南诗稿》卷二十五的明确记载。可见,《百家姓》在陆游前已经很流行,成了“村书”了。我们还认为,《百家姓》宋朝初年就有了,道理后面讲。
四、《百家姓》是谁写的?  答案:不知道。宋人王明清《玉照新志》说:“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换句话说,作者是钱氏吴越国的“小民”,一位没有什么名气地位的读书人。王明清这么说的理由是:“其首曰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乃本朝国姓,所以钱次之。”吴越国由钱鏐创立,在五代十国时期,是相对稳定繁荣的一个割据政权。难得的是,钱鏐一再告诫子孙,如遇真正的王者,不要兴兵,而应纳土归顺。到了吴越第五代王钱俶曾为赵宋平定江南效力,宋太宗时更献国归宋,受封王爵。江浙一带的民众因此躲过战乱,一直感念吴越钱王。“孙”则是钱俶正室王妃之姓,可见,作者是吴越国民的可能性确实比较大。而“李”则是与吴越国毗邻的南唐国皇室之姓,吟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李煜就是南唐后主。
五、《百家姓》和《三字经》、《千字文》有什么不同?  答案:《三字经》、《千字文》的字句编排都是有教诲的意义的,而《百家姓》则不是。虽说《百家姓》也是四字一句,格式整齐,合辙押韵,但是只不过把几百个姓罗列在一起而已,不考虑姓之大小、古新,并无规律可言,更没有蕴含什么微言大义。
六、既然如此,为什么《百家姓》会被选作蒙学读本呢?  答案:仅仅要识字,可选的书多了。但是,《百家姓》汇聚的不是一般的汉字,而是作姓的汉字,这就不一样了。以家族为中心、视血缘区别亲疏,乃是中国传统的核心价值之一,是全民族的最重要的信仰。  说到这里,大家也许就明白了,《百家姓》固然是童蒙“村书”,但是绝对不能小看,“假熟悉真陌生”总不应该吧!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有些兄弟民族是不用姓的,但是,绝大多数还是使用姓的。姓氏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讲,实在是极其重要的事情了。我们有一句很重的话:“别忘了自己姓什么!”、“你还记得自己姓什么吗?”强调的就是归属感、认同感和清晰的自我定位。可是,

《百家讲坛》钱文忠讲百家姓(全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