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经济区不同地貌景观区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储量估算阚泽忠1金立新1李忠惠1 杨振鸿2张华1 包雨函1 ,四川成都610081 ,重庆400038 摘要:利用四川省成都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数据,探讨了成都经济区不同地貌景观区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山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SOC)最高(22g/kg左右),较平原区、丘陵区高一倍以上,丘陵区最低()。成都平原区和东部丘陵区深层土壤碳含量相差不大,且均低于研究区深层土壤碳含量均值()。利用指数模型对单位土壤平均碳量(USCATOC)、有机碳储量(USCATOC,h)、有机碳丰度指数(R)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各地貌单元土壤碳含量、单位土壤平均碳量、有机碳储量、有机碳丰度指数(R)分布具有山区高于平原区、丘陵区最低的一致性特征。龙门山区、西南山区面积约占全区的42%,土壤有机碳储量约占全区的59%;成都平原区、丘陵区面积占58%,土壤有机碳储量约占全区的41%。单位土壤平均碳量、有机碳储量在不同地貌单元中分布的差异主要与不同地貌单元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有关,此外还可能与成土母质、植被发育情况、土地利用方式有关。关键词:地貌景观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单位土壤平均碳量;有机碳储量;有机碳丰度指数中图分类号:+2 文献标志码:A 第10期阚泽忠等:成都经济区不同地貌景观区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储量估算 127 和涪江。平原区地下水丰富。区内总体属四川盆地偏湿性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为 —℃,平坝暖、低山凉、高山寒气候分带明显。年均降水量727—1 707 mm,沿龙门山一带雨量较多,丘陵区较少。夏季降水多较集中,冬、春季少。 :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以平原及低山丘陵为主。北、西、南部均为山地,海拔在800—5 400m之间;中部为冲积平原, 海拔450—750 m,东部为浅丘区,海拔一般400— 700m。依据地质地貌特征,研究区可划分为4个地貌单元(图1):(龙门山区);Ⅱ.龙门山山前凹陷堆积平原(平原区), 由中更新世一全新世堆积物为主体组成。堆积台地主要分布于平原的东北部和南部。晚更新世一全新世沉积物构成的成都平原分布在堆积台地之间;Ⅲ. 西南部侵蚀剥蚀构造山地(西南山区),大部分山地已遭受强烈剥蚀,原生构造地形已被破坏,但部分地区仍保存比较完整的背斜山和向斜谷,流水侵蚀作用强烈;Ⅳ.东部构造剥蚀低山丘陵(丘陵区),由中生界红层组成。 、地貌景观条件、水系流域、气候、生物、生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土壤类型复杂多样。按《四川省土壤》的划分,调查区土壤分属3个区:四川东部盆地丘陵紫色土壤区、四川东部盆周山地黄壤区、川西南山地河谷红壤区。总体上,区内各类土壤的分布与地貌、成土母岩关系密切。在四川省第六次土壤普查成果(1980--1995年)的基础上, 通过遥感综合调查,对区内土壤类型重新进行了系统划分,全区共划分土类18种、亚类39种及土属8 种(图1)。区内主要土类有8种,按分布面积大小依次为:紫色土、水稻土、黄壤、黄棕壤、暗棕壤、棕壤、石灰(岩)土、棕色针叶林土,共占全区面积的
成都经济区不同地貌景观区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储量估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