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语文教案设计.docx1
乞巧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地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
福的情感。
3、将古诗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在荡漾__的字里行间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1、同学们,老师这有些图片,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神话故事吗?(课件出示图片)
2、小结:神话故事生动有趣,想象神奇,寄托了人们许多美好的愿望。
二、导入新课
1、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话故事。(课件)
2
2、这就是流传千古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听完故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与这个神话故事有关的一首古诗。
3、认真看老师写题目。(板书:乞巧)师提示学生注意“乞”字音变调。生齐读。
4、理解诗题。(1)区别“乞”和“气”,指导书写“乞”字。(课件)
(2)给“乞”字组词,理解诗题。(课件)
“乞”就是乞求的意思,那什么叫“乞巧”呢?哪位同学能将你预习所了解到的告诉我吗?
师:乞巧是七夕这天主要的民间活动,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5、简介作者林杰。(课件)
三、读悟全诗
1、听了林杰的介绍,很想去读读了吗?心动不如行动!那就赶快打开书翻到122页读读吧!(课件出示古诗)
2、提出初读要求:请同学们把每个字音读准,反复多读几遍,把古诗读通顺。
3、学生自由读诗。
4、多种形式的读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齐读)
3
【一读】读准确 读后学生评议是否字正腔圆。
【二读】读得有节奏 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合理停顿。师生合作读出节奏。
【三读】读出味道
(一)月下同吟——“七夕今宵看碧霄”
1、理解宵——霄
师: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课件出示:宵—霄)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宵”是晚上,“霄”是天空)。
2、师:(课件出示夜空图)你们看,这就是七夕的夜空!能形容此时的天空吗?诗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这样的夜空?(碧霄)
3、师: 每年的七月初七,星空闪烁,多么美丽的夜晚,让人遐想,让人想
起那牛郎织女天上相会的传说。(板书:天上相会)古诗中哪句是描写这个情景呢?(课件)引读诗句:七夕今宵看碧霄(生齐读:七夕今宵看碧霄)指导朗读,“看”字轻读,读出不忍惊扰牛郎织女的感觉。
(二)走进神话意境——“牵牛织女渡河桥”
过渡:读着诗歌我们都发现了这里藏着一位姑娘呢,她的名字叫——(学生:织女)。除了藏着这位织女,还有一位男子,他的名字叫______(学生:牛郎)
5
1、刚才我们听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见一面容易吗?为什么?(课件)他们在谁的帮助下才能见一面?(课件)
2、是啊,牛郎织女日也盼,夜也盼
乞巧语文教案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