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创业团队案例.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创业团队案例:俞敏洪创业团队俞敏洪, 1962 年 10 月出生于江苏江阴, 1980 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 毕业后留校担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 1991 年9 月,俞敏洪从北京大学辞职,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 1993 年, 俞敏洪创办了新东方培训学校, 创业伊始, 俞敏洪单枪匹马, 仅有一个不足十平方米的漏风的办公室里,零下十几度的天气,自己拎着浆糊桶到大街上张贴广告,招揽学员。“任何事情都是你不断努力去做的结果,当你碰到困难的时候,你不要把他想象成不可克服的困难,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困难是不可可分的,只要你勇于去克服它!”正是凭借着这种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新东方不断发展壮大着,俞敏洪还把“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作为新东方的校训。 1994 年,俞敏洪已经投入 20 多万元,新东方已经有几千名学员,在北京也已经是一个响亮的牌子, 他看到了一个巨大而诱人的教育市场。俞敏洪喜欢教书, 他曾经说过: 我这辈子什么都可以离开, 就是不可以离开讲台。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新东方的发展壮大, 让他决定他不仅要做一个教师, 一个校长, 还要做一个教育家。一、聚集人才在新东方创办之前, 北京已经有三四所同类学校, 参加新东方培训的多是以出国留学为目的。新东方能做到的, 其他学校也能做到。就当时的大环境而言, 随着出国热, 以及人们在工作、学习、晋升等方面对英语的多样化要求, 国内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 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加入到英语培训这个行业, 如何先人一步, 取得自己的竞争优势, 把新东方做大做强, 俞敏洪认识到英语培训行业必须要具备一流的师资。培训学校普遍做不大是有原因的, 由于对个别讲师的过分倚重, 每个讲师都可以开一个公司, 但是每个公司都做得不大。所以, 俞敏洪需要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 帮他控制住英语培训各个环节的质量。而这样的人, 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更要和俞敏洪本人有共同的办学理念。他首先想到的是远在美等人, 实际上这也是俞敏洪思考了很久所做的决定——这些人不仅符合业务扩展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作为自己在北大时期的同学、好友, 在思维上有着一定的共性, 肯定比其他人能更好地理解并认同自己的办学理念,合作也会更坚固和长久。这时他遇到了一个和他有着共同梦想的惺惺相惜的朋友——杜子华, 杜子华像一个漂泊的游侠, 研究生毕业后游历了美国、法国和加拿大,凭着对外语的透彻领悟和灵活运用,在国外结交了许多各色朋友, 也得到了不少让人羡慕的机会。但是他在国外呆的时间越久, 接触的人越多, 就越是感觉到民族素质提高的重要和迫切。要提高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素质唯有投资教育。 1994 年在北京做培训的杜子华接到了俞敏洪的电话, 几天后, 两个同样钟爱教育并有着共同梦想的“教育家”会面了, 谈话中, 俞敏洪讲述了新东方的创业和发展、未来的构想、自己的理想、对人才的渴望……这次会面改变了杜子华单打独斗实现教育梦想的生活,杜子华决定在新东方实现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1995 年, 俞敏洪来到加拿大温哥华, 找到曾在北大共事的朋友徐小平。这时的徐小平已经来到温哥华 10 年之久, 生活稳定而富足。俞敏洪不经意的讲述自己创办新东方的经历, 文雅而富有激情的徐小平突然激动起来:“敏洪,你真是创造了一个奇迹啊!就冲你那 1000 人的大课堂,

创业团队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gs758698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16-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