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的安乐椅
5月7日--8月31日,“从莫奈到苏拉热:西方现代绘画之路(1800-1980)”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展览呈现了19世纪至20世纪欧洲各种艺术运动此起彼伏的场景,还原了这一个多世纪以来欧洲艺术的发展脉络。
展览中“对风景的新感知”这一单元展出着一幅马蒂斯的作品——《贝勒岛的城堡》。今天,让我们一起通过这幅作品来认识马蒂斯——这位二十世纪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每一件新的绘画作品都应当表现出一个独特的事件,这事件以新的形式丰富人所见到的世界的景色。
——亨利·马蒂斯
《贝勒岛的城堡》与早期的马蒂斯
马蒂斯出生于1869年,法国画家、雕塑家、版画家,被视为野兽主义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马蒂斯早年学习法律,1891年开始放弃法律生涯转而学习艺术。早年的马蒂斯通过临摹掌握了传统绘画的基本表现技法,特别是色彩运用的技法,恰恰是这一阶段的“规矩”为他日后在色彩运用上的“叛逆”奠定了基础。
▲ 贝勒岛的城堡 亨利·马蒂斯 1896
x cm
作为解放色彩的先驱者,马蒂斯的作品更多地以高纯度的色彩和夸张的造型而被人们熟知。而此次展览中的这幅《贝勒岛的城堡》色调比较素淡,风格也相对写实,作者只是十分“老实”地通过明暗、光影与笔触塑造现实,似乎与人们印象里马蒂斯的风格大有不同,可以说是马蒂斯作品中非常不“野兽”的一幅。
▲ 贝勒岛的城堡 亨利·马蒂斯 1896
清华艺博展览现场
《贝勒岛的城堡》是马蒂斯1896年在布列塔尼旅游期间创作的作品,当时他年仅27岁。这一时期可以算作马蒂斯的转折期,他开始尝试在绘画中使用印象派的色彩和技法。作为马蒂斯转折期的作品,虽然画面中的色彩还没有彰显野兽主义时期的影子,但作品中对色彩的概括性处理已经隐隐露出马蒂斯平面化艺术语言倾向的“杀气”。
现代艺术的启蒙与探索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马蒂斯在艺术创作中兼收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长,其中特别是塞尚、梵高和高更,对马蒂斯产生了很大影响。塞尚的色彩塑造结构、梵高的色彩表达情绪、高更的色彩释放激情,马蒂斯对这些风格和特长博采众长,从中汲取营养并注入自己的感受,逐渐延伸为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 马蒂斯夫人肖像 亨利·马蒂斯 1905年
▲ 拿着铃鼓的西班牙女人 亨利·马蒂斯 1909年
▲ 红色的和谐亨利·马蒂斯1908年
此外,马蒂斯的艺术创作还曾受到东方艺术、非洲艺术以及一些民间艺术的影响,他融合各种艺术手法,形成一种更高层面的主观表达,最终形成一种统一、奔放的风格。
1905年,以马蒂斯为首的一批现代艺术家一起参与了独立沙龙展,批评家路易·沃塞勒(Louis Vauxcelles)在展览中指着展厅中一件文艺复兴风格的雕塑说:“野兽群中的多纳泰罗!”随后这一评论被刊登在了报纸上,“野兽主义”这一名称被迅速传播开来。野兽主义成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法国风靡的绘画运动,追求为了情感和装饰的效果而运用鲜明强烈的非写实色彩。野兽主义虽为期不久,却对德国的表现主义等艺术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 舞蹈 亨利·马蒂斯 1910年
▲ 音乐 亨利·马蒂斯 1939年
▲ 蓝衣女人 亨利·马蒂斯 1937年
马蒂斯的艺术理想
与野兽主义在画布上的“恣意妄
“野兽”的安乐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