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1
胡椒腰果(yāoguǒ)害虫
第一页,共38页。
腰果(yāoguǒ)害虫
腰果Anacardium occidentale ,在我国海南南部(nán bù)和西南部(nán bù),分别为害干、枝、叶、嫩梢、花和果等部位 。
我国腰果害虫:
罗永明(1991) 曾调查腰果害虫有56种。
梁立宏等2005-2006年对海南腰果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为害海南腰果的害虫有28种。
第1页/共38页
第二页,共38页。
胡椒(hújiāo)基丁醚
大量用作家庭灭蚊、蝇剂,尤其是与除虫菊酯及鱼藤酮并用(bìnɡ yònɡ),形成络合物,可起协同作用;用作农药杀虫剂时称为“增效醚”,有迟效性(1~10个月);用作米、麦、豆类粮食贮存期的杀虫剂,。
第2页/共38页
第三页,共38页。
第一节 腰果(yāoguǒ)角盲蝽Helopltis theivora Waterhouse
一、分类:半翅目,盲蝽科。
二、分布:海南、云南等地。
三、寄主:胡椒(hújiāo)、咖啡、腰果、可可、番石榴、红毛榴莲等多种作物。
四、为害:成虫、若虫吸食芽、嫩梢、嫩叶、花和果实,受害部位出现黑斑、干枯。
第3页/共38页
第四页,共38页。
五、形态(xíngtài)物征
成虫:体长5~6mm,土黄色,具有黑褐色斑点。触角细长,为体长的2倍,第1节基部白黄色,其余土黄色;第2节大部分土黄色;第3、4节黑褐色;前胸背板前方缩小呈颈状,雌成虫前部黄褐色,后部黑褐色;雄成虫全为黑褐色;中胸小盾片后缘有一稍向后弯、顶部(dǐnɡ bù)呈小圆球状的突起。
若虫:分5龄; mm,全体土黄略带红,触角及足上散生黑色斑纹。
第4页/共38页
第五页,共38页。
第5页/共38页
第六页,共38页。
六、生活(shēnghuó)习性
海南一年可发生12代,世代重叠,一代历期26~52天,卵期5~15天,若虫期15~30天,成虫期平均11~25天,雌成虫一生(yīshēng)产卵52~242粒,散产于嫩梢、花枝上。
第6页/共38页
第七页,共38页。
七、防治(fángzhì)方法
(一)农业措施:
1、疏伐过密枝条(zhītiáo);
2、剪除带卵枝条(zhītiáo)。
(二)化学防治:
发生严重时,在抽梢、开花和座果期各喷一次药,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2000倍。
第7页/共38页
第八页,共38页。
第二节 腰果(yāoguǒ)蛀果斑螟 Hyalospila leuconeurella Rogonot
别名:腰果云翅斑螟
分类:
鳞翅目螟蛾科 Pyralidae
为害状
幼虫蛀食腰果果实(嫩坚果)和果梨,造成发育早、中期的果实中空、干枯死亡。盛果期虫果可达60%以上,单株虫率最高达95%,严重影响(yǐngxiǎng)产量。结果前期和末期也蛀害花序和嫩梢。
第8页/共38页
第九页,共38页。
第9页/共38页
第十页,共38页。
胡椒腰果害虫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