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怎样写幼儿个案分析观察了解幼儿是幼儿教师必备的教育技能,也是幼儿教师需要履行的一项工作职责。那么, 幼儿教师应该怎样观察了解幼儿?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位幼儿教师的几则观察日记中受到启发,寻找到思路。实例一:A教师观察对象:小一班点点观察记录 2010 年 10月 24日——今天上午, 我请每个小朋友说一个儿歌, 点点坐在座位上哭了, 问了半天也没说话,可能是不会说。 2010 年 10月 25日——今天,中午上床午睡脱衣服时,点点又哭了,原来是不会脱衣服。 2010 年 10月 26日——今天中午吃牛肉,点点又哭了,原来是不爱吃牛肉。分析与措施点点是从小班升上来的孩子, 按理说, 对幼儿园生活该适应了。可在班上, 一整天也听不到他讲一句话, 遇到问题总是哭。向家长了解, 据说, 点点是奶奶带大的, 三岁了才会讲话,再加上胆子小,内向,所以有了问题就会哭。今后我要多注意他的语言培养, 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 进一步同家长取得联系, 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上做些努力。实例二:B教师观察对象:中二班峰峰观察记录 1997 年 10月 23日早晨,我正忙着接待来园的孩子,峰峰来了。他哭着对爸爸说:“爸爸,你天天来接我回家睡觉。”爸爸说:“不行,我得上班。”“那爷爷接。”“不行,爷爷走不动了。”峰峰拉着我的手:“老师, 你抱抱我吧! 我感冒了。”尽管忙, 我还是把他搂在怀里。他两只小手紧紧地抱着我, 把头贴在我的胸前。过了一会儿, 他的情绪慢慢稳定了,说:“老师, 放下我吧! 我好了。”分析与措施峰峰的父母离异了, 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年纪太大了, 不能每天接送, 于是就整托了。今天,他未必真的感冒,只是情感饥饿,在寻找成人的爱和安慰......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体谅、理解孩子,帮助他度过情感的“饥荒”。从以上实例中不难看出,教师观察了解幼儿,需要抓住三个基本环节: 1. 现场观察 2. 记录观察结果 3. 分析、利用观察资料 A、B两位教师,在这三个环节中做得怎么样呢? 其一,从现场观察看 A教师抓往黄点点连续三天的异常情绪,展开追踪观察是可取的。 B教师抓住峰峰的分离焦虑,进行深入的观察也很有必要。她们在选择观察对象, 确定观察重点的问题上, 很重视幼儿的情绪心理健康问题, 是值得提倡的。追踪观察、深入观察也是必须的。其二,从记录观察结果看 A教师在观察记录中,仅以“又哭了”三个字记叙黄点点的消极情绪,过于简单了。因此,教师对幼儿产生该行为的原因的分析、判断,也只能是“可能是不会说话,”、“原来是不会脱衣服、”“原来是不爱吃牛肉”。这些结论,既不是黄点点告诉的,又不是教师通过对幼儿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原始记录反映出来的,难免带有教师主观推断的色彩和成份。而这样主观推测出来的结论,对于解决黄点点爱哭的情绪问题是毫无裨益的。 B教师却不同, 她通过对旁听到的父子之间的对话的记录, 对峰峰的神态、心情、语言的描写, 以及与胡直接接触的追忆, 使观察记录较好地保留了行为事件的本来顺序和真实面貌, 客观、翔实, 为进一步提示这个单亲家庭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提供了线索, 也为问题的解决找到了切入点。其三,从分析、利用观察资料看 A教师对于点点为什么天天哭, 未能从不会说、不会穿、不爱吃等表面现象, 深入到内向、胆小、适应不良这样的性格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层面去寻找原因
幼儿教师怎样写幼儿个案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