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教育刻不容缓【摘要】生命、环境、生态系统是小学生要了解的最基本的概念, 认识和理解它们之间的的关系是教育小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的的前提。对小学生进行生态与环境启蒙教育,培养小学生热爱人类、珍惜生命、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和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教学方式和优秀的授课教师决定小学生生态与环境教学的重要方面。【关键词】环境生命生态系统人类社会与它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构成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 它们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保持着一个“伟大的平衡”。有了这个平衡, 才会有生机勃勃的世界, 才会有人类文明的昌盛和繁荣。因此,保护生态环境, 刻不容缓,促进人类进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对小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和非常必要的教育内容。小学语文教育大纲明确要求:“从课文的思想内容中注意事物联系, 开阔视野, 增强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体会做人的道理, 受到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 提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 以科普读本为辅, 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生动活泼的生态与环境教育, 培养学生热爱人类、珍惜生命、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一、生态环境教育教师尤为重要 1 、授课教师本身要热爱环境保护。授课教师本身应该是一个十分热爱环保的人, 他才有热情和激情去教育学生, 引动学生, 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 身教胜于言教。 2、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生态环境知识。俗话说: 学生一碗水老师一桶水,甚至长流水。授课教师一定要认识学习生态环境相关知识, 旁征博引, 深入浅出, 生动活泼地授好课,让学生积极主动热爱这门课。 3 、授课教师要注意收集环境保护素材。授课教师要注意收集相关资料, 特别是发生在身边的或众所周知的等重大事件来丰富教课内容。使学生有真实感受和体会。 4 、授课教师要注意多带领学生参加环保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俗话说:百听不如一见。课堂上说的太多,时间长了学生可能就不信了, 不如带他们参加社会实践, 如参观、访问、调查等, 可能学生的收获会更大,环保的决心,行动会更大。二、生态环境教育学生是主体 1、生命与生态环境的理解。小学生初涉人世, 天真浪漫, 懵懂无知, 可总是有一脑门的为什么? 特别是对生命与生态、人类与环境等一系列概念似懂非懂而且非常好奇。因此, 教师要用生动、易懂、准确的语言循序渐进地向学生讲授生命、生态环境等概念, 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的联想能力, 有助于加强理解与记忆。如“生命”的概念, 首先要告诉学生: 生命就是活着的生物, 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物一旦死了就失去了生命。小学生会立即联想和发问: 生物为什么会失去生命? 它与环境有什么关系、这就为我们给学生讲授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如光、热、水、气;山、川、江、河;日、月、星、晨; 海洋、土地、森林、草原等环境要素以及生命与环境是怎么样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等概念做了很好的铺垫。这样不仅向学生讲述了基本概念而且初步了解了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 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了解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很重要。小学生了解了生命、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概念后, 就要使他们清晰人类与环境、生命与生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讲授这方面的知识, 一定要用大量的自然现象引导小学生去理解。如葵花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树叶为什
浅议小学生的生态环境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